諸位會員及友好:
上海仔的連環攻勢繼續出擊。上海仔的文章,真的很有個人風格。你看他的前文後理之間,似乎沒有明顯的因果,甚至好像沒有什麼聯繫,過渡也不平順,實在非常意識流。故此,要讀他的文章,必需有很好的想像力。當然,要是預先知道他想說的是什麼就更好了。
回說今次的投稿,講的是小仲馬的《茶花女》。說實話,我真的看不出文中提到莫泊桑的故事與《茶花女》有什麼關係或可比之處。同樣地,我相信對於沒有看過(甚至有看過)《茶花女》的讀者,即使看畢全文,也大概不會知道《茶花女》與林峯、周華健到底有什麼關係。
為讓各位心裏有個底,朝日先簡單講一下《茶花女》的「戲橋」。「茶花女」為巴黎名妓,與富家公子相愛,一心「埋欄飲井水」。公子老豆暗訪名妓,曉以大義,教其當為愛郎(家族的)名譽著想。茶花女知所進退,抽身而去。公子不知就裏,死纏不休。名妓多番拒絕「翻撻」,令公子誤會她另結新歡,對她惡言相向,百般羞辱,名妓含淚硬食。名妓最後忍屈含恨而終,公子得閱名妓書信:「除了你的侮辱是你始終愛我的證據外,我似乎還覺得,你越是折磨我,等到你知道真相的那一天,我在你眼中也就會顯得越加崇高。」公子恍然大悟,悔恨不已。故事以公子在逝去愛人墓前擺滿「純潔的白茶花」作結,哀怨纏綿。
故事相當老套,和現在早上無記十點半檔的《金大班》前半段如出一轍。據說這也是小仲馬的親身經歷,當然,他扮演的不是「茶花女」,而是富家公子。不過,根據(假)神話學家朝日的研究,公子與名妓就算真的如林峯所言「放手,放開所有」,也不見得彼此就會更自由。因為根據一般愛情神話中的基本結構,二人分開後必然還會典牀典蓆(或雅稱為「輾轉反側」),死唔斷氣,抱憾終身。然而,由於二人的愛情為「天道」與「義理」所不容,故即使勉強結合,亦會異常痛苦,結果必然是互相諉過,互相折磨,同樣是抱憾終身。故此,最合適、最唯美、最浪漫的處理方式就是……「♪♪♪ 帝女花,長伴呀有心郎,夫妻死去樹也同吖模呀樣! ♪♪♪」(朝日贊曰:真箇是「怨禽折翼生何樂,含樟連理夭亦香」!)既成就了愛情,也保全了義理,還可以像吳宇森的慢鏡一樣,「把浪漫的短暫一刻無限地延續」。實在比羅密歐與茱麗葉的「唔覺意殉咗情」高檔得多。雖然可能還是一樣會抱憾終身,不過這個「終身」就明顯短得多,痛苦也少得多。
「自由自由,多少罪惡假汝之名以行!」林峯(其實當是填詞的張美賢之言)唄道:「放手,放開所有,彼此更自由。」驟眼看來,與裴多菲吟謂:「若為自由故,兩者(生命和愛情)皆可拋。」似乎一脈相承。不過,裴氏雖把「自由」的價值置於「愛情」之上,然其所指的「自由」,並不是「個人自由」,而是崇高得多的「民族自由」,也就是「匈奴未滅,何以為家」,國家大義在前,兒女私情自是小事。「個人的自由」就渺小得多了。從來,選擇「愛情」,本身就意味著對自身「個人自由」的放棄,而且,放棄的不單是「肉體的自由」,還包括「精神的自由」。經上說:「你當 全心 全意 全靈 全力 愛你的主!」就是這個意思。不錯!現實中的「愛情」(至少是由二百年前開始到我們現在的這一款「愛情」),並不是神話,它已經從本質上轉化成一種宗教(還要是一神教),是一種毫無理性的情感投入行為,而其理想的終極呈現形態正是「對主體自由的徹底放棄」!
結論就是,要麼就要「愛情」,要麼就要「自由」。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既然說得出「放手,放開所有,彼此更自由。」這麼瀟脫,就不要說自己「其實我,並非愛得不夠!」要求自由,本身就是「愛得不夠」嘛!還好意思說自己「愛不疚」?著實無恥……I like it!
相對於林峯「卸膊」地自稱「愛不疚」,周華健的「請給我多一點點空間,再多一點點溫柔,不要讓我如此難受。」一望而知,必出諸龍丘居士(註1)之口也。小人受壓日久,不堪重負,跪求大人開恩,尚屬分寸之內,未算僭越,此之謂「情趣」也!
至於所謂「許多男人對女人要求多多,其實不妨照照鏡子,看看自己,鏡中人就是個百分百好男人嗎?」云云。古往今來,「待人以嚴,待己以寬」實為人之常情,正常不過。尤其是當今之世,美式「墮落」文化流毒天下,「修正自由主義當道」,只重權利,不見責任。故此,自己是否一個百分百好男人,與要求女人多多或少少,根本沒有任何關係。況且,一旦「入教」,「心 意 靈 力」的自由即盡皆喪失,現在,就讓他招積多一會,暫且自我感覺良好多一會吧!
野人通訊(不)負責人
朝日謹啟
註1:
龍丘居士,姓陳名慥,字季常。蘇東坡有詩云:「龍丘居士亦可憐,談空說有夜不眠。忽聞河東獅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
讀《茶花女》
愛之愈烈,恨之愈切,這可能是愛的一種境界。而有些人,離開對方是因為愛對方,這是愛的另一種境界。有些情感,只能體會,不能言表。
莫伯桑有篇作品講一個吉普賽女子跟隨父母周游歐陸,幫人補鞋。9歲時遇到一個男童就一見鍾情,後來無論有何境遇,都盡力出沒於該男子附近。而男方呢?覺得對方下賤,一直沒有正面搭理。後來這個女子死前,托人把一生積累的6000個在歐洲各地修鞋收到的小硬幣,轉交給男方。當別人講述著這件事的時候,四周凡是聽到的女士全哭了。或許,愛情,只有女人才懂。
《茶花女》的故事,又多了一份淒涼,因為自己是風塵中人,被男方家人所不容,所以被逼和男友分手,無奈之下重操舊業,結果被舊情人誤解而一再受到傷害。女主角馬格利特的堅忍,應該能夠和扶養趙氏孤兒的程嬰相比。
每個人做事都有一定的動機,既然女子不理舊愛,肯定有苦衷,對方又何必追逼呢?林峯一首歌唱得多好——「放手,放開所有,彼此更自由。」周華健有首歌這樣唱:「請給我多一點點空間,再多一點點溫柔,不要讓我如此難受。」許多男人對女人要求多多,其實不妨照照鏡子,看看自己,鏡中人就是個百分百好男人嗎?
Cyril Chen (SM31)
18 February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