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10 讀《黑鬱金香》

諸位會員及友好:

  Cyril博學強記,少年英傑,垂髫總角之年已經看過阿倫狄龍的《黑鬱金香》,令人佩服。不過此電影與大仲馬的小說《黑鬱金香》確實看不出任何關係,唯一沾點邊的,大概是故事是以大仲馬的祖國──法國,正確地說在大革命時期的法國作為背景,僅此而已。

  朝日猶記得在小學之時,當然沒有看過阿倫狄龍的《黑鬱金香》,但在無記看過一套卡通片,叫做《紅花俠影》ラ・セーヌの星。(不過印象中整個故事,都沒有出現過一朵紅花,這譯名實在令人有點「搲頭」。)主角是位行俠仗義的貴族小姐,俠名喚做「賽因河之星」。(側面反映當年翻譯人員的無知或草率,動畫原名「ラ・セーヌの星」,明明就是「塞納河之星」,連巴黎塞納河也不知道,實在離「嘟」晒譜!)正如後來的「美少女戰士」一般,女主角每遇危難,自有黑馬英雄千里馳援,該無敵正義「後備英雄」的名諱正正就是「黑鬱金香」!如果說阿倫狄龍的《黑鬱金香》是向大仲馬致敬的話(電影的片頭標示「大仲馬原著」),那麼這套《紅花俠影》也應該算是向阿倫狄龍的《黑鬱金香》致敬之作了。

  Cyril說的大仲馬小說《黑鬱金香》,說的是17世紀中葉發生在荷蘭的故事。其時荷蘭一代名君奧蘭治威廉親王三世,文治武功,貶謫共和派「逆臣」,東連神聖羅馬約瑟夫一世,南敗法國「太陽王」路易十四,西進英倫,收拾「光榮革命」後的殘局,晉位英王威廉三世,功業顯赫。小說故事主角拜爾勒Cornélius van Baerle身處的時代,正值威廉與共和派爭權的多事之秋,故事中主角就曾被誣不滿「君主制」。其實這時與1637年的「鬱金香期貨金融災難」己相去數十年,不過荷蘭人對鬱金香熱情未減,一如雖已經歷無數次股災,股民之心不死也!

  「黑鬱金香」,向來如「藍玫瑰」一般,只是傳說中的夢幻物種。2005年有三個新加坡理工大學學生栽培出「黑鬱金香」,但其實只是「深紫色」而已,不過這已是有史以來在光譜上「最迫近黑色」的嘗試了!小說以「夢之花」作為開端,最後竟然安排了一個「人財兩得」的大團圓結局……記得當朝日第一次看到這個結局時,覺得實在非常「出人意表」!

  朝日雖向來認為金庸的「俠之大者,為國為民」,根本是強行把「俠道」儒家倫理化,甚至可謂不明「俠義」為何。真正的「俠道」,應該是「為民而不為國」的!不過金庸既已上了「神枱」,將其比諸大仲馬,亦不為過。Cyril將大仲馬此書,比作金庸《俠客行》,朝日以為,仍過譽也,此書只能算是《白馬嘯西風》。「寫開武俠小說咪好地地囉,明明都唔係嗰家拳,無啦啦做乜學人寫愛情小說得架?」況且,對於《俠客行》,也許各位還有「無記梁朝偉」的記憶,印象中好像也看過同名的網絡遊戲廣告。至於《白馬嘯西風》嘛,難道有人會記得楊盼盼的李文秀嗎?

野人通訊(不)負責人
朝日謹啟

===============

讀《黑鬱金香》

Cyril生於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後期,幼年記憶全是九十年代上海灘的吳儂軟語。當年文化娛樂異常匱乏,沒有《人在囧途之泰囧》,也沒有《中國好聲音》或《加油好男兒》。電視台節目不是股票行情,就是無聊透頂的古典音樂鑒賞,或是看了半天也看不懂的京劇。早年的經歷,使成年後的Cyril特別喜歡做諸如查股票報價,背莫札特樂譜,唱京劇《智取威虎山》這類乏善可陳之事。

記憶中有一部很老的黑白電影曾在上海灘轟動一時,主人公是五六十年代的法國影星阿蘭德龍Alan Dellon(港譯:阿倫狄龍),電影的片名是《黑鬱金香》,十多年後Cyril站在復旦大學圖書館老書架下,一口氣讀完這本小說,發現原著故事內容和電影情節相差十萬八千里,內心失望不言自明。

論影響力——Cyril亂作比較——大仲馬就是歐美文學界的金庸,或者金庸就是華語世界的大仲馬,二者的作品,都有濃烈的大時代氣息,以及正義感。金庸在《神雕俠侶》中借郭靖之口道出什麼是「俠之大者」,而大仲馬,則在《三個火槍手》中道出何謂「人人為我,我為人人」(All for one, one for all)。而《黑鬱金香》——Cyril再做個不恰當的比喻——就是大仲馬的《俠客行》,屬於二三流作品。金庸的讀者都知道喬峰、段譽,如果不清楚石破天,那也十分正常;同樣,大仲馬的讀者都知道唐泰斯和監獄裡面的古怪神父,至於拜爾勒,不知者無罪。

如果大家瞭解基本的金融史/荷蘭史,應該知道荷蘭國力如日中天之際,內生和外來的流通性爆棚,投機成風,鬱金香球莖的價格可以炒到普通人的幾年薪水。而當年歐陸政治又風起雲湧,這就是故事發生的大時代背景。荷蘭人重金懸賞黑鬱金香,使小說的主人公拜爾勒——如同中國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埋首於各種生物實驗。錢能讓人失去良知,主人公的鄰居也想得到這筆賞金,於是誣告對方,而後者豔福不淺,在監獄中同看守的女兒羅莎相識相戀,並教女友識字,是識字的羅莎及時發現一份書信,救了自己的戀人。

故事就是這樣,很簡單。Cyril當年對女主角羅莎很感興趣,這位姑娘真可憐,她分不清楚拜爾勒和自己交往甚密,最後還托自己照看鬱金香球,究竟是愛她,還是愛小植物(換句話說,愛錢)。女主角內心飽受煎熬,看得Cyril唏噓不已。事隔多年,Cyril從讀書會很多男士身上體會到一個道理,也許,對正常的女士而言,感情就是她的一切,但對一些男士而言,感情只是調味品。

《高盛帝國》裡面介紹過一本投資銀行人士(i-bankers)必讀書籍——蘇格蘭人Charles Mackay 十九世紀寫的Extraordinary Popular Delusions and the Madness of Crowds,Cyril暫時不是投行人士,不過也讀過這本書,錢只是工具,不是目的,可惜,拜爾勒的鄰居,把錢當成了目的。

Cyril Chen (SM31)
9 February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