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會員及友好:
掌門常常嘲弄朝日是一個「落魄的傳統知識分子」。其實說起來,「落魄」固是當之無愧;至於「傳統知識分子」之謂,顯然更適用於上海仔Cyril君。
朝日向來自命保守主義者,唯每次讀Cyril的來稿,字裏行間,滲透著的保守主義、安份守己、忠孝仁義、天理人倫、家國情懷……,實在是一個以修齊治平為己任之傳統儒家知識分子的典型樣辦。雖然未曾於新亞書院肄業,卻配得上「艱險我奮進,困乏我多情」之謂!至於朝日,頂多只是如淵明之流,「撈唔掂又扮晒瀟脫」而已!
回說來稿《羊脂球》,講的是普法戰爭中一個「愛國名妓」的故事。雖是法國的故事,但不知怎的讀起來竟非常有親切感。朝日當然沒有當名妓的親身經驗,親切感是源於故事中忘恩負義的「假道學」,實在非常之Chinese!從羊脂球又讓人聯想到明末清初的愛國名妓。同為國破家亡,多事之秋,李香君於此變亂之時,怒斥侯方域變節之舉,搶先佔據道德高地,實在高明。(非常熟識Chinese的)朝日可以預期(李香君也必然料到),若她依了侯方域的投降主張,他日面對道德指責之時,侯生大概也會將責任卸到她身上,因為李香君(與朝日皆)非常了解,「姓賴」和「無恥地不承認自己無恥」從來都是侯方域此等「道德高尚」的「中國傳統知識分子」的基本特質。
不過這種特質,通常只會發現於「撈得掂」的「傳統知識分子」。上海仔,放心吧!我可不是在說你。
野人通訊(不)負責人
朝日謹啟
==================
讀《羊脂球》
《羊脂球》(Boule de Suif )是19世紀後半段法國小說家莫伯桑(Guy de Maupassant)的作品,作品問世後,莫伯桑的老師福樓拜(Gustave Flaubert) 贊許地表示這是一部傑作(Boule de Suifest un chef-d’œuvre)。
莫伯桑有相當數量的小說,以普法戰爭作爲故事背景,比如《兩個朋友》,《米隆老爹》,自然也包括這部作品。法國人的愛國情結,似乎和中國的所謂「暴民憤青式」的抗日情懷,在表現形式上很不一樣。普法戰爭將整個社會牽扯進來,誰也逃不掉,上至將軍、貴族、政客,下至普通民兵、農民、妓女,套用蔣介石的一句話,地不分南北,民不分老幼,皆有守土抗敵之責任。比如《兩個朋友》裡的主角,因為釣魚被普軍俘虜,拒絕透露軍情遭到槍決;比如米隆老爹,為了給死於普軍刀下的親人報仇,一個人手刃16個普軍,最後被殺於自家的葡萄籐下。
法國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紀德(Andre Gide)是這樣評價莫伯桑的:「我們之所以把莫伯桑看作真正的大師……是因為……他看清了世界,並略略顯得有些悲觀地給我們寫出來」。且看他如何寫羊脂球的故事——一個美貌的妓女,和一眾高等人,在兵臨城下之際坐馬車出逃,被德軍攔截,德軍軍官垂涎於羊脂球的美色,表示只要她與自己一夜風流,就立刻將眾人放行。羊脂球不願意,於是同行者,無論是貴族、政客、修女,紛紛以高尚理由勸導她獻身一回,救大家於虎口。最終當馬車載眾人脫離險境後,原先的哀求者又不約而同對恩人鄙視嘲諷,世態炎涼不在話下。
Cyril才疏學淺,覺得法國作家在小人物身上找到人性的善惡這一點上水準頗高,人物刻畫得也很精準,比如巴爾札克 (Balzac)的小說集《人間喜劇》,書中太多小人物的故事,雖然有人卑鄙,有人齷齪,有人高尚,有人市儈,但沒有人在逃避自己的角色,人們以各種方式活著,而只要活下去,就什麼都有可能發生。像《悲慘世界》裡的冉阿讓,能夠從囚徒變成市長。地位卑微的人,人格未必矮精英三寸。
Cyril (SM31)
23 January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