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會員及友好:
古有狄更斯曰:「It’s the Best of Times; It’s the Worst of Times!」,今有掌門言:「『現代』是歷史上物質最豐裕的時代,也是人情最疏淡的時代!」,其理一也!
朝日訪問過不少老中青少年人,他們都不約而同地認同「現代」社會人情疏離。滿街都是一模一樣的商場,一模一樣的店舖,一模一樣的食肆……多懷念「從前」在屋邨小店的「人情味」啊!(請注意,其中有不少「青少年」其實在「從前」還沒有出生,就算出生了也只會光顧七仔和惠佳百康。)很多人都說連鎖式店舖價錢又貴,選擇又少,又沒有(最重要的)「人情味」。那朝日不禁要問,要是各位老中青少年的朋友都如此討厭連鎖店的話,它們何以又會越開越多呢?若說它們有價錢優勢、地利之便,那為了一罐充滿「人情味」的可樂,不值得多付五毛錢嗎?不值得多走兩個街口嗎?若大家真的都認同「無價的」人情味,各行業又怎會充斥著這許許多多的「一模一樣」呢?
從結果看來,滿街正正就是這許許多多的「一模一樣」!很明顯,這就是各位「葉公」的選擇了。
這是一個重視效率的時代,重視效率的地方。而不確定的「人情」,偏偏就是「效率」的大敵。這是一場互相追趕的「軍備競賽」,你重「人情」,別人不重,別人在這場「效率競賽」中就會將你甩開。冷戰時代,美蘇兩國都知道各自同時削減七成核彈頭,其實對彼此的力量均衡沒有任何影響(反正已經足夠徹底摧毀整個地球了)。但誰又肯先動手裁軍呢?誰又能保證對方會跟進呢?兩國尚難協商,何況這是一場「所有人對所有人」的「效率戰爭」呢?
仗義每多屠狗輩,無情盡是讀書人!現代所謂的「讀書」,就是教給你各種的方法,各種「提高效率」的方法,Degree不會頒給「情感豐富」的人,只會頒給「達標」的人。更可悲的是,當我們這些「讀過書」的人,高呼「情感空間」和「集體回憶」之際,真正「屠狗」的街坊們,其實往往比我們更重視「效率」──他們根本虛耗不起,他們更沒有五毛錢的閒錢和兩個街口的空閒。無情的「讀書人」尚且不論,若連仗義的「屠狗輩」也是如此「效率至上」,還談甚麼「人情味」?究竟這個所謂的「人情味」,其實只是「價廉物美」的代名詞,抑或是一個「美好往昔」的幻影?
我不會怨人文的沒落。因為即使是最「不重效益」的「藝術」,也難免以「效益」為準繩──一個藝術家的成功與否,不就是由他作品的拍賣價格決定嗎?
野人通訊(不)負責人
朝日謹啟
=====================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
博覽會的政治學——- 吉見俊哉撰稿人掌門2013 Jan
(甲) 歷史背境
1哥倫布西向1492和達伽瑪1498東向冒險,掀開「大航海」時代。***
西方「發現」「新世界」和直擊接觸「遠東」。
葡萄牙人佔領果阿1510,馬六甲1511和「租借」澳門1557;西班牙人建立墨西哥總督府1535和秘魯總督府1542;荷蘭人佔領雅加達1619和台灣1624;英國人「獲得」孟買1661和佔據加爾各答1698。均是早期殖民史上的大事。
冒險家和征服者在異國獲得的資訊,需要呈報本國統治者和知識階層。這些資訊性質新奇,數量龐大,需要建立新型數據庫以資表述處理。****於是地圖繪製、博物學、標本製作、動植物園、人類學……等等學問創製,乘時而興。
2西方的國力和軍力要到十八世紀末葉工業革命成功才明顯凌駕東方(主要指印度和中國),世界史進入帝國主義和殖民時代。***新興的民族國家和國族主義需要手段來形塑「想象中的共同體」,教育國民用嶄新的「視線」審察「新世界」和「東方」,藉由觀看野蠻和落後的「他者」,認知「我者」的優越性。****
這種意識形態作業,由上而下灌輸浸染整個民間,其最大規模型製,最戲劇化創設,最收潛移默化之效用者,便是博覽會Exposition。
3工業革命轉換了西方社會結構,形成新型市民階層。十九世紀,工業產品的世界市場成形,史上首度,歐洲普羅階層逐步富裕,消費主義於焉興起。***
資本主義無止境地追逐利潤,時刻關注大規模開發市場。革命性消費品的發明:汽車、電話、家庭電器……iPhone,不斷重塑整個世代國民的生活。尖端商品和新奇生活方式需要觸媒點燃消費熱情,博覽會便是當時最有力度的大型觸媒。***
(乙) 新型視覺消費空間
「天變,道亦變。」為了認知新近降臨的工業社會,催生出新型的視覺消費空間。
4空間是先天範疇,用來處理事物的位置。
現代的視覺空間就是笛卡兒座標Cartesian Co-ordinate空間。***
它的性質包含:a二維直角框架,b無限延展,和c點點均質,向向同性。
舉例:某個早期日本國內勸業博覽會會場設計成棋盤格式,一軸為展品類型,另一軸為產地縣區,屬百份百笛卡兒架勢。
座標空間的重大優勢是周延廣袤,方便將事物排列呈現,觀察其同異(即比較),進行分類處理。*****再者,此乃「客觀空間」,有利使用者之間指涉與溝通。***
此空間之妙用,在於使觀察者與被觀察事物相互疏離。*****觀察者冷眼旁觀,意態超然,進行科學作業。「神遊物外,意在劍先。」其精神正是科學研究的解析性「無情觀」。
例子:標本陳列和橱窗,展覽貌離而神合。
相比之下,傳統空間觀念近似重力場,以觀察者為中心,按同心圓框架層層擴展,表裡有輕重,空間性質由親至疏,漸生變異。
歷史例子:「中國」的「天朝思想」。
此空間將觀察者與被觀察的事物直接結連,便於處理身邊有限事物,計算彼此的距離和關係。****其精神是日常生活的功能性「有情觀」。不過,在此空間中處理大量不熟悉的事物,便感到捉襟見肘,不敷應用。再者,由於使用者各自以自我為中心,指涉溝通之際,需經轉換運算,顯有不便。總而言之,「主觀空間」不利客觀作業。***
天才例子:請比較「Alan注意,3點鐘方向15步有敵人/靚女。」和「Alan注意, 座標(15,0)位置有料到。」在操作面上的分別。
5現代都市多數來自舊城重建,首先拆除城牆(註:始於1690年代路易十四勅令拆卸巴黎城牆),其次規劃和擴建街道。***
拆除城牆使得都市空間由封閉保守和內外有別,一變而為無限延展和開放流通。重劃街道成直角座標棋盤型態,或者極座標放射型態,使得望眼舒張,進出便捷。
新型城市體現新型空間。舊城街道因遷就地勢而曲折狹窄,樓宇伸高則環境陰暗,藏污納垢;地形閉合則自成一國,固守慣習。新街道寬敞明亮,一目瞭然;均質化破除地方色彩,有利遠近交流。***更有甚者,軍隊調動快速,方便鎮壓暴亂(註:時當革命盛行,都市暴動頻仍),提振國家權力。***
6除了具體的展示空間,還有抽象的思辨空間。
古代地圖近似山水畫,深具人文氣息。 現代地圖橫經直緯,屬典型的笛卡兒(1596-1650)制式。(註:經緯地圖面世極早,但不作實用。)(旗王登場)
大航海時代也是博物學時代,***生物、地質、人文、地理共冶一爐謂之「博物」。有博物學自然有「博物館」,有博物館自然有分類學。是時也,異國情調風靡歐陸上下階層,為了展示動植物活體創立動植物園,為了科研創立標本陳列館,為了分析標本創立比較解剖學。
現代視覺空間的最高sense形式便是生物學林奈Linne(1707-1778)解剖分類法。**** (Alan登場)
7def把博物館和標本陳列館的展示空間用來上載工業產品便成為「博覽會」。***
原初的博覽會由國家主辦,本屬「勸業」性質(註:首次萬博的參展品甚至不標價目),乃是以生產者為主軸的「展示活動」。很快地,性質轉變為「促銷」,成為以消費者作主軸的「展覽活動」。*** 主辦當局多為民間企業。
生產主張的博覽會會場豎立宏偉的標誌性建築。(註:例如水晶宮和艾菲爾鐵塔。)它面容嚴肅,渾身專業味道,「教育」國民認識時代與國家的先進偉大。
消費主張的博覽會意在「誘惑」國民萌生消費慾望和想象。***其會場設計絢麗迷人,洋溢嘉年華氣息,並附設大量無關痛癢的娛樂攤檔。
同空間,異夢想,前者是崇拜,是祭典;後者是娛樂,是節慶。***
(丙) 史上首個萬博:8倫敦(水晶宮)萬國博覽會1851。 — Alan部分
(丁) 文化研究
「人為象徵的動物。」人民的日常意識和身體感覺,與國家和企業的戰略意向息息相關。社會永遠透過象徵手法塑造著「個人」。***
9「林奈分類法」表面看來是純粹客觀的科學方法,其實深植意識形態根基。
科學家「庖丁解牛,目無全牛」,謂之「解剖」。「提刀獨立顧八荒」, 解剖是軍事權力的體現,***對生命的徹底漠視,達到不惜肢解其身軀的地步。
「林奈命名法」獨步之處,在於將大千眾生深究同異,截成層級,別類分門(ie界門綱目科屬種),賦予「名字」。有了名字,它才是可認識的和被認可的「物種」。這個命名權又是政治權力的體現,*****它敲定何者才是「合法」。
這種清澈的無情觀和犀利的分解術,與傳統文化傳承「萬物有情」、「天人合一」的懷抱斷然決絕,非常狠辣。它當然地只能產生於帝國主義時代!****
沒有國家科學院撐腰,科學家能夠/夠胆這般狂妄嗎?解剖刀/粒子加速線咁貴,科學家買得起嗎?「客觀科學」的背後,充斥著幾許權力運作!
顛覆例:人類能做到「客觀」嗎?林奈為人詬病的「人科」命名。
10博覽會也曾奉科學的名義,創造出邪惡的「人種展示學」。
帝國主義時代盛行社會達爾文主義和進化論人類學。***兩派沆瀣一氣,頗為殖民行徑張目,無恥地宣稱「白種人的負擔。」
1893芝加哥「紀念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四百周年」萬博首創人類學館和人種活體展示。***會場設立步行線,按進化階梯展示多個民族聚落,由最落後一端的非洲「達荷美人」,到最先進一端的美洲「芝加哥人」。
其時美國剛完成國內邊境征服,正邁出奪取海外殖民地的步伐。而芝加哥市早幾年才發生過階級衝突暴亂。這個萬博拋出以「人種」為焦點的烏托邦,用來掩蓋國內「階級」對立的社會現實,顯然是一種意識形態手段。***
(戊)「博覽一族」的比較解剖學
11「百貨公司」是博覽會的微縮版,***後生於博覽會。
百貨公司轉換了傳統商店的結構。新型展示空間使顧客優游自在,恣意觀賞,充滿樂趣,不再是需要購物才踏進店門。「逛公司」意味著購物=消費行為不再是手段,而是目的本身。*****
顧客疏離於商店,按關係議價的習俗消失,代之而起的是「明碼實價」:價格必須標示,講價是為犯規。**
再進一步,由於「純情的」消費者只是為消費而消費, 根本不知道/不在意自己需要的是甚麼,生產者便有需要/義務告訴他甚麼才是「應該」/「值得」消費的,那便是「時尚」fashion。****(註:Coco Chanel咁鬼天才,唔發達仲有天理!)
11「奧林匹克運動會」則是博覽會的轉型版,***依附博覽會而出生。(註:1896雅典之後連續三屆奧運,都是作為萬博主辦地的餘興節目而舉辦。)
博覽會展示生產技能,奧運會展示體育技能,其展示空間則同出一轍。
奧運反客為主,技壓萬博,始於1936栢林奧運。***邪惡政治天才希特拉發明了聖火接力、頒獎臺、主場地設計和開幕儀式表演,垂典範於後世,盛哉!
比較例:後世斥秦暴政而行秦政,因為中央集權對所有王朝都是好的。
(己)作為權力機制的博覽會
12根據傅柯的理論,權力不單止是國家對國民歸屬與服從施加的強制力;也不只是支配集團對全體成員施加的影響力。
def權力是「無數的力量關係,行使於某個統一的場域。」***
特定的場域(例如學校)編造出特定的操作網絡(校園生活),其特定的言說—空間結構(尊稱阿sir和編班排級)形塑全體成員(老師與學生)看待世界的方式。 (知識/服從至上) ****成員們拳拳服膺,於是教化施行。(尊師重道) 這,才是權力。
熟悉案例:學校(相同道理,監獄,醫院,軍隊…)的權力特徵包括a對外封閉,謝絕參觀;b層級體系,垂直領導;c紀律嚴明,設獎懲機制;d目標導向,定期考核,升遷罷黜;e目標達成,不得逗留。*種種政策皆為維持內部權力運作而制訂。
只要存在點對點接觸互動,便存在權力運作。*** 所以傅柯的權力理論是一種微觀學說,意在解析權力的社會起源與運作原理。儀式和表演不是權力的工具, 它們就是權力本身。*****
13本書從展示空間,帝國主義和娛樂消費三個面向審視「博覽會」。
新型展示空間改變人們認識世界的框架,世間萬物皆可與我分離,因而是可操作的「客體」。***「客觀」的養成,疏離了人與物,甚至人與人的情感關係,營造出一種「工具理性」,有利於爭取最高效益與最大產出。代價是「實踐理性」和價值意義的削弱。 ***
「現代」是歷史上物質最豐裕的時代,也是人情最疏淡的時代。
人亦物也,可以科學方法研究之,是為「人類學」。帝國是現代科學的養父,保護童年的他免遭傳統宗教的毒手,也利用他宣揚種族/文化優越論,達到整合國民意識形態和國家力量的戰略目的。
人類學少不更事之際,也曾當過帝國主義的鷹犬。這種童年陰影糾纏著鮑亞士Boas 那一代人類學家,驅使他們一頭栽進「相對主義」的陣營。
「人為消費的動物。」作為通俗文化的「消費主義」是現代工業/資本主義社會的旗手和前鋒。它無堅不催,風行草偃,掃除一切文化藩籬,改造一切意識形態,削弱一切傳統價值,**
消費主義是現代人的精神鴉片,敗壞了人生價值與道德體質。
消費主義是從消費行為中習得的;批判性sense是從讀書/讀書會活動中習得的。 多謝各位。
附錄:
A吾友藍公推薦此書,拜讀獲益,僅此誌謝。
「平生風義兼師友,相逢論學每忘歸。 」此某與公之寫真也。
B王維詩
絳幘鷄人報曉籌,尚衣方進翠雲裘,九天閶闔開宮殿, 萬國衣冠拜冕旒,***
日色才臨仙掌動,香煙欲傍袞龍浮,朝罷須裁五色詔,珮聲歸到鳳池頭。
C陸游「金錯刀行」
黃金錯刀白玉裝,夜穿扉出光芒,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獨立顧八荒,***
京華結交盡奇士,意氣相期共生死,千年史冊恥無名,一片丹心報天子,
爾來從軍天漢濱,南山曉雪玉嶙峋,嗚呼楚雖三户能亡秦,豈有堂堂中國空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