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會員及友好:
實話實說,陳申君(春申君之後?)委實是一個努力的好孩子!要不是弱冠以前在北境「學壞手勢」,再要不是他南下後錯投「城」門,其識見眼光必然不可限量。
又實話實說,雖說唐宋史也算是朝日的興趣,但對關係到大唐帝國衰亡的黃巢一事之起承轉合,卻未有深究。是以今日讀陳申君之文,每有啟發,非常高興。
文中提到黃巢之得以「遨遊於蒿里之間」,踏著死屍在大江南北、大河兩岸遊走,游刃有餘,處處開花,乃是地方藩鎮互相「射禍」(今稱「卸鑊」,朝日老屈疑為「射禍」之一音之轉)所致。此說固然不無道理,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可能卻是對黃巢此等難以作出毁滅性打擊的「巨寇」,最有效的「迫攻」。
試看黃巢在此種半推半就,半主動半被動的形勢下,縱橫南北,處處開花,甚至一度攻克長安。然而,卻沒有建立到一個穩固的根據地。正如在棋盤上四處「打入」,稍被迫攻即往另一個戰線,結果是雖然處處有形,但卻沒有一塊安定的棋。(朝日近來下棋上腦!)各路藩鎮雖然都抱著「以鄰為壑」的心態,但不必事先商量也自然會產生一種微妙的默契,就是不能讓其立足太穩,否則「多個大佬,即係又多個字頭出嚟爭食。」而那邊廂的黃巢也是格局不足,往往捨難取易,稍遇迫攻即轉移陣地,故而一直都只能停留在「流竄形革命」的形態。
「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格局太小,底子又虛,徒有壯志,一切都只是鏡花水月而已!
啊!延安,革命的聖地!不過還是要多謝來自東方的友人!
野人通訊(不)負責人
朝日謹啟
===
淺議唐末動亂
SM31 陳贇愷
2012年1月26日
一 導言
唐代黃巢有詩詠菊,「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此詩殺氣沖天,而該詩作者若干年後引導手下起義軍血染半個晚唐。如果從起義軍血洗廣州城算起,一路攻佔長安,可算中國歷史上為數不多的一次成功北伐。從中也可以瞭解到唐末的政治軍事等社會情況。
…. (詳見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