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1 對於秦始皇“焚書坑儒”的淺薄看法

各位會員及友好:

  野人通訊歲晚收爐,由西曆年底休息至國曆年頭,稿件積壓甚眾,以至民怨沸騰,有個別會員來郵催迫,抱歉至極,即時做嘢,連出四篇。

  秦始皇「焚書坑儒」,殘暴不仁,向為後世歷代(儒家)史家所不恥,遠有兩漢諸儒,近有錢穆老夫子。(陰謀論家)朝日從來都覺得,歷史上所有偉人某些看來像是一時意氣的瘋狂之舉,其實往往都是經過精密計算,細心部署的。陳君西瑞爾為本會新銳健筆,夫人多言,言鮮有中。難得此番言簡意賅,聊聊三百字已令人明其所以,更難得其言其論與朝日狗熊所見,畢竟略同,善哉!陳君!

PS 世風日下,自是(中國政治文化之)常態,亦為國史之常識。道德的衰敗,不必原因,也未必有表徵,卻是必然的「結果」!

再PS 原來拖下拖下都拖咗成個月,由11年拖到12年,由兔年拖到龍年,SORRY呀上海仔!

野人通訊(不)負責人
朝日謹啟

=======================

對於秦始皇“焚書坑儒”的淺薄看法

始皇帝焚書坑儒,被後人罵了兩千年,不過我想,當時儒家僅僅是諸子百家中的一家,處死四百儒生,得罪整個儒家,但不代表得罪整個知識界。而後世以此作爲秦始皇的罪證,想必是漢武獨尊儒術之後的事情,是否是漢朝要抹黑前朝,在儒家崛起的時候,以此事大肆攻擊前朝政治?

可否這樣理解,當時這件事發生,不是突然性的,而是有社會背景,有合理性。法家獨大,是否有邊緣化別的學説的傾向?所以借焚書坑儒,殺一儆百。如果是這樣的社會背景,那麽秦始皇做的,乃是理性行爲,不是一時的興起。

既然始皇帝能夠車同軌,書同文,臣子爲什麽不能建議帝國統一學説?何不可以把這件事看成是秦朝的“罷黜百家”,從廢儒開始的一步?這麽看來,是政治的精密計算,而不是道德的衰敗。

陳贇愷
辛卯年
十二月廿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