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3 坂本龍馬

各位會員及友好:

  朝日素以董狐鐵筆以自矜。平心而論,湯馬士君的演說雖然內容豐富,準備充足,惟演說技巧向來不甚了了。然而,周日的坂本龍馬一講,卻令朝日有耳目一新之感,其技巧以至整個演說的質素均有飛躍進步,殊堪一讚!

  其實除了湯馬士君,朝日發現,近來諸君(尤其是本來技巧稍遜者)的演說技巧普遍都有明顯的進步,令本會的整體演說質素大幅提升,實在可喜可賀!另一方面,光臨參與本會活動的新朋友數量日增,加上連月以來也不斷有新的入會申請,凡此種種,皆證本會中興盛世,朝日在此僅代表會長向諸君報喜及致謝!

日本幕末時期,波譎雲詭,英雄輩出。在一眾維新義士之中,朝日最敬重西鄉隆盛與坂本龍馬二人,前者義薄雲天,豪氣干雲,可謂俠氣縱橫。雖然最後難免狐死首丘,選擇死在故鄉,有負當年「埋骨何必桑梓地」的氣概,但義理所在,慨然就義,仍不失「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而坂本龍本更是人中龍鳳,即使將其厠於一眾維新豪杰之中,亦見出類拔萃,鶴立雞群。他非但智勇雙全,愛國憂民,其高瞻遠矚,知所進退,更是西鄉等難望項背,龍馬君真可稱俠之大者也!

  湯馬士君將其演說之精華,化成洋洋灑灑半萬言,為各位述說坂本龍馬這位一代豪俠波瀾壯闊,驚天動地,卻如櫻花一般短暫的一生。

PS 文章編排及內容均經編者修改,有錯可以入我數!

野人通訊(不)負責人
朝日謹啟

***********************************

坂本龍馬
– 幕末一代豪俠,櫻花般的人生
Thomas 吳卓林 (SM28) 2010年5月2日

序幕
幕未的志士可分兩種,一種是從事體制外活動,如武市半平太及水戶浪人等。由於出身多為下級武士,極少機會接觸西方文明,加上深受漢學儒家及水戶學影響,故以格局較小的「尊王攘夷」為主導思想;另一種則是在體制內活動的如西鄉隆盛,桂小五郎等政治領袖,他們在現實政治操作中,見識過西方「船堅炮利」,故希望學習西方科技用以強藩倒幕,故思想格局較大。但是即使是目光較為遠大的後者,亦未有為日本規劃現代國家形式的藍圖,西鄉及桂等人的目標,都只是以建立足以主導政局的雄藩,從本質上來說,只不過是一個較為開明的「幕府」而已。環視當世,唯有一人,其思想格局之大與行動力之強均傲視天下──坂本龍馬,一個被歷史學家贊為維新史上奇蹟的一代豪俠!

上士與下士
坂本龍馬生於1836年(天保6年),是土佐藩(現在四國的高知縣)的鄉士,其本家為才谷屋,本家經營的當舖及釀酒,令坂本家富甲高知城。土佐藩向有上士與下士互相對立的傳統風氣。這是源於戰國時代土佐由長宗我部統治,及後戰敗降於德川家康,其領地被沒收並封賞給德川氏的家臣山內一豐。因此山內家的武士成為土佐上士,長宗我部遺臣則為下士,並以嚴厲禮法區分**。為打壓反抗勢力,下士稍有對上士出言不遜或禮數不周,上士可以隨時隨地將其就地正法。故此下士對上士積怨極深。

江戶修行
坂本龍馬19歲時前往江戶拜在千葉道場的千葉定吉師父門下,學習江戶三大劍流之首的北辰一刀流。24歲時獲頒授免許皆傳目錄,師父更有意將女兒千葉佐那許配給他為未婚妻,然而最終龍馬沒有答應。1953年(嘉永六年),美國艦隊前往江戶要求幕府開國,史稱「黑船事件」。龍馬以江戶遊學生的身份被編入臨時藩兵,他藉此機會偷去浦戶港口一窺「黑船」,自此之後龍馬便對西方文明事物著迷不已,開啟了他探求世界知識的興趣。

西學
修業一年後龍馬便回到土佐,四處探尋教授學問的地方。最初,友人兼土佐下士之首的武市半平太欲授以「攘夷論」,但龍馬不以為然。其後得知畫師河田小龍**精通西學及英語,於是「旁聽」於其私塾,從而對西方政制更為大開眼界。相比土佐這個階級分明的封建社會,人人皆有平等機會出仕的「西方制度」,更令龍馬嚮往不已。

永福門之恨
安政年間發生「安政大獄」及「櫻田門外事變」,前者令尊攘志士更加痛恨幕府,後者則令幕府的威信大大地動搖。在土佐藩則發生了「永福門事件」──一名上士山田廣衛無故地殺了一名下士中平忠一郎,而該下士之兄長池田寅之進殺了山田廣衛為弟報仇。此事立即轟動全城內的上下士,上下士間全面衝突的危機一觸即發。當時龍馬與武市半平太二人均被士佐下士奉為領袖,下士百多人齊集要求殺入山田宅;上士亦聚集在山田家中,要殺入池田寅之進家嚴懲下士。為免藩國內戰,龍馬單刀赴山田家談判,最後以下士之兄長切腹自裁了事。但藩府裁斷卻對上士山田家從輕發落,反而嚴厲地沒收了下士中平家及池田家的俸祿,從此上下士對立更為激烈。

土佐勤王黨
1861年(文久二年)武市半平太成立「土佐勤王黨」團結藩內下士以影響藩政傾向於尊王攘夷。次年,天皇女兒和宮下嫁十四代將軍德川家茂,土佐藩府支持此「公武合體」的舉措,因此激怒尊攘志士,武市派人刺殺藩內參政吉田東洋。但藩主山內容堂因祖上受德川家康之恩,一心佐幕,因此主張尊攘的土佐下士始終未能主導藩政,不過深受儒家思想影響的武市,卻始終堅持一藩勤王之路。在土佐動盪不休其間,龍馬以「劍術詮議」的名義,前往長州藩等地與各藩志士如久坂玄瑞、桂小五郎見面交換心得。龍馬有感於土佐上士的頑固保守,於是毅然脫藩重回江戶結交天下志士以另謀出路。

千里駒遇上伯樂
此時在江戶方面,幕府軍艦奉行勝海舟赴美交換通商條約後回國,千葉重太郎(千葉定吉之子)認為此人賣國,於是偕同剛剛脫藩重回江戶的龍馬到勝海舟府上「拜訪」(實質是刺殺)他。二人還未坐定,勝已發現其來意。勝非但不驚不怒,反而氣定神閒地向二人「推銷」開國論與組織保衛日本的西式海軍。重太郎一心尊攘不為所動,但龍馬則心生佩服。千里駒遇上伯樂,於是龍馬拜入勝海舟門下學習西式海軍航海技術,並在幕府出資下成立「神戶海軍操練所」。當時江戶有很多無所事事脫藩浪人,有些聽見龍馬拜入勝海舟門下便向其挑戰,但都一一服膺於龍馬的魅力與劍術之下,加入海軍操練所。

挫折
1864年(元治元年)發生「蛤御門之變」(又稱禁門之變),尊王攘夷的急先鋒長州藩發動最大規模軍事政變,出兵攻入京都以求「勤王」──救出「被佞臣所矇騙」的天皇回長州〈而事實卻是孝明天皇是一名最大的佐幕論者〉。幕府派出京都守護職松平容保出動會津藩兵,並聯合蕯摩藩合擊長州軍。當時龍馬海軍操練所旗下有很多長州藩士為了本藩生死,揮淚與龍馬訣別加入戰鬥。最後,蕯摩以領先整個日本的軍備擊敗長州軍,龍馬旗下出走的武士亦全數戰死。這事對龍馬造成多重打擊,首先勝海舟因海軍操練所有長州藩士參與戰鬥而被免職,海軍操練所亦被迫關閉。另一方面,龍馬亦痛失多個學員,令整個海軍事業重回起點,而長州藩亦更加痛恨幫助幕府的蕯摩藩。

長州藩禍不單行,尊攘派志士被逐出京都後,英、法、美、荷組成四國聯合艦隊炮擊長州沿岸炮台,幕府亦借機舉兵打算進行「第一次征長戰爭」。雖然長州迅速落敗給四國聯合艦隊,但不幸中尚有大幸,首先戰敗對四國的賠款竟由幕府支付;第二,蕯摩藩的西鄉隆盛由於不想幕府勢力坐大,所以今次居中調停令第一次征長戰爭沒有真正發生,大大減輕了長州藩的損失。這一契機,讓龍馬看出了「薩長同盟」的可行性。

龜山社中
龍馬從來沒有放棄建立海軍的事業,勝海舟於離開前往江戶之前,將龍馬託付給薩摩藩的城代家老小松帶刀與西鄉隆盛,請薩摩藩提供保護。龍馬拜會西鄉並說服他收容操練所解散後的浪人武士。而西鄉亦準備為蕯摩將來倒幕時製造另一力量,於是協助龍馬成立龜山社中。
龜山社中是龍馬一個劃時代的構思,所謂社中是一個不隸屬於任何藩國的獨立武裝艦隊(相當於現代的「非政府組織」NGO),艦隻由龍馬向薩摩藩租借,和平時從事貿易運輸營利,同時亦可訓練社中人員海軍航海技術;遇上戰爭時則可以搖身一變為戰鬥艦隊,說穿了,龜山社中就是一間「討幕公司」。

薩長同盟
1865年﹝慶應元年﹞幕府發動第二次征長戰爭,以圖一舉殲滅長州,永絕後患。雖然幕府聲勢浩大,舉二十一路諸侯藩兵征伐長州,但西鄉隆盛卻發現幕軍其實外強中乾,絕大部分藩國根本無心作戰,只是虛應其事,稍為敷衍一下了事。幕府座大亦不利於薩摩藩將來爭取主導政局,因此薩摩遲遲不答覆幕府出兵之事。龍馬看出箇中利害關係,於是主動分別向桂小五郎及西鄉隆盛提出「薩長同盟」。然而二藩素有積怨,豈能輕易建立信任?為幫助雙方互表誠意,龍馬首先在長崎以薩摩名義替長州買下西式軍火(由於之前的四國征長,長州不能向外國購買軍火),長州則經龜山社中送米糧薩摩以作回報。雖然商議過程一波三折,在龍馬與中岡慎太郎的努力奔走下,桂小五郎與西鄉隆盛終被誠意感動,結成「薩長秘密同盟」。*** 此時還蒙在鼓裏的幕府將領會見薩摩的大久保利通令其出兵征長時,大久保利通竟然假裝耳疾並拒絕出兵。於是長州藩在高杉晉作的奇兵隊英勇作戰下力抗人數遠為多的幕軍。龍馬亦派出龜山社中內的操船老手協助長州駕駛船艦。其後幕軍內部傳出第14代將軍德川家茂病危大坂城 (其實已經死去),早已無心戀戰的各藩軍隊紛作鳥獸散。第二次征長戰爭倉猝告終,幕府威信自此蕩然無存。

海援隊與船中八策
倒幕之勢已成,眼下的阻力就只餘下越前藩的松平春嶽與土佐藩的山內容堂,二者均希望能盡量避免以武力討幕及德川家。於是山內容堂派出參政後藤象二郎會見支持和平倒幕路線的坂本龍馬商議武力討幕外的其他可能性。1867年(慶應3年)後藤象二郎等土佐重臣推舉龍馬成立「海援隊」及「陸援隊」。海援隊是不隸屬土佐藩而獨立經營的商社,主要目的是吸收對於海外事務有志向的人脫藩浪人,從而進行運輸、開拓、營利、投機等商業活動,並於需要時援助土佐藩。不久,為解決和平倒幕的問題,龍馬與後藤象二郎一同乘坐藩船「夕顏丸」從長崎出發前往兵庫,於船上龍馬向後藤提出日後成為「新日本」政治綱領的「船中八策」。其中第一項「大政奉還」最為兩存其美,既可從新建立新政權,亦能保存德川家,於是後藤馬上回藩向山內容堂進行遊說。

船中八策
1. 天下政權奉還朝廷,政令應由朝廷發佈
2. 設上下議局,置議員,易參贊萬機,萬機應由公議決之
3. 備有才能的公卿,諸侯及天下人才為顧問; 賜官爵,除去向來有名無實之官
4. 外國交際,廣採公議,應重新訂立適當的新條約
5. 折衷古來律令,應重新選定無窮之大典
6. 海軍應予擴張
7. 應置御親兵,命其守衛帝都
8. 金銀貨物應設與外國平均之法

大政奉還
1867年(慶應三年)最大的佐幕家孝明天皇駕崩,大久保利通秘密會同京都的岩倉具視,密謀以新帝名義下達討幕詔書。龍馬深知內戰一旦爆發,幕府必會尋求法國協助,蕯摩則會以英國後援,其時日本必為列強勢力所瓜分。於是他四出奔走說服各藩主接受大政奉還,然後又拜見第15代將軍德川慶喜身邊的謀臣永井主水正。1867年十月,後藤象二郎代表土佐藩山內家晉見將軍呈遞「大政奉還建白書」。為了確保後藤對大政奉還有必死的決心,進城前龍馬給了後藤一封信,內容為
「建言之儀,萬一不得而行時,因原本就有必死的覺悟,不得出城。假如不得出城時,以海援隊一手等候在大樹參內的道路。」
同年十月九日德川慶喜上奏朝廷,請朝廷允准「大政奉還」。後人中島作太郎與陸奧陽之助記下龍馬的一語:「奉察大樹公,今日之舉,可謂絕佳決斷!真乃絕佳決斷!予誓為此公捨上一命。」雖然德川願意交出政權,但是西鄉隆盛對於組建新政府仍不放心。於是龍馬將新政府官員架構與要員名單寫好,讓陸奧陽之助交予西鄉。自己則拜訪越前福井的三岡八郎請其參與新政府並商討新經濟政策。西鄉隆盛一看名單,發現竟然沒有龍馬的名字!作為新政府的原構想人,又曾經是薩長同盟的主導人,龍馬竟然沒有為自己留下一官半職!在西鄉隆盛的再三追問下,龍馬淡然回答:「就專注在世界的海援隊上吧!」陸奧陽之助多年後成為日本外相時憶述道:「那時的龍馬先生的身影感覺比西鄉還要大兩三倍!」。(西鄉在維新義士中素以身材魁梧偉岸見稱,折合今制約六呎高,二百餘磅。)

近江路
1867年十二月十日(慶應三年十一月十五日)中岡慎太郎造訪住在近江屋的龍馬,除二人外屋內還有隨侍藤吉(他亦是一名相撲力士)。 晚上九點後,一名自稱是十津川鄉士的人遞出名刺要求拜見龍馬,正當藤吉轉身之際,冷不防被數名武士衝入砍倒。聽到倒下聲音的龍馬只叫:「別吵啦!」然後六名武士闖入龍馬房內,中岡及龍馬頭部被砍。但中岡仍拿起短刀防身,龍馬則在打算取出藏在地板下的長刀時,背部中了兩刀,他回身舉起刀鞘擋格,刺客沿刀鞘順勢砍向他前額。之後刺客大叫兩聲就揚長而去。龍馬熬不過當夜,而中岡慎太郎苦撐兩天後亦離世,其間他憶述當刺客離去後,龍馬把刀放回,然後說到:「真是遺憾!」然後爬出去叫著:「新助,叫醫生。」回頭向著中岡一笑說:「慎,我被砍中腦袋,已經不行了。」一代豪俠遽然殞落,年僅33歲。關於龍馬的死,一般有以下幾種說法,如新選組暗殺論,因現場遺留有隊員原田左之助的刀鞘;亦有薩摩藩陰謀論,因西鄉隆盛不滿龍馬的大政奉還阻礙了他武力倒幕。事後經歷數十年的追查,亦有見迴組老人承認為其所為。

後記
坂本龍馬永遠走在時代的前面,思想極具前瞻性。有一次,一名武士身上配著長刀想與龍馬比試,龍馬對他說:「在室內打鬥,小太刀更靈活,比太刀實用。」之後那武士帶了小太刀再見龍馬,這次他卻掏出來一柄手槍說:「這個比小太刀更具威力。」那武士馬上又帶了一柄手槍再見龍馬,這次龍馬掏出的是一書──《萬國公法》(即「國際法」),朗聲笑道:「刀槍只能殺傷數人,這個卻能拯救日本億萬烝民!」

在海援隊成立之初,有一次龍馬的伊呂波輪在瀨戶內海航行時,被紀州藩的明光輪嚴重撞毀,導致伊呂波輪最後沈沒。正當武士們劍拔弩張之時,龍馬居然提出要本著「萬國公法」向紀州藩請求賠償,最後紀州藩終於同意支付八萬兩以為賠償。此事成為日本處理海難事故的判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