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14 鱈魚戰爭(上)

各位會員及友好:

  朝日在九月份會期,開講「鱈魚戰爭」,雖然不甚精彩,然破舊立新,拋開歷史包袱,(暫時)摒棄長壽人氣(不)連載演說──「哲學小故事」,獲得與會者一致好評。

  現將當日演說輯錄,以充竽數。唯由於整個故事為「史詩式」鉅獻,波瀾壯闊,篇幅浩瀚(成六千字架!)故將故事分為上下兩集,現在先來上集,包括三個章節──「鱈出北洋」、「哪咤鬧海」、「魚死網破」。

野人通訊(不)負責人
朝日謹啟

欲知前事,可參閱:
鱈魚戰爭 — 楔子

===============
鱈出北洋──鱈魚戰爭的背景

  由於戰爭規模異常蚊型(冰島全國人口僅三十萬,建國至今沒有軍隊,主力武裝為人數「高達」170人的海岸防衛隊,戰爭規模可想而知),這一場戰爭的重要性長期受到忽視,以致有著名(假)歷史學家如掌門等僅將其視為「細蚊仔玩泥沙式」的一場遊戲。不過,在朝日的講述下,大家將會聽到的,是一個小國不畏強權,在生死攸關之下,多番挺身而出,以其大智大勇,為捍衛自己的合理生存權利,與比自己強大百倍霸權抗爭,最後贏得國際「正義」之士尊重和支持的感人故事。更重要的是,是次戰爭之後,國際型態可謂進入了新的格局,而國際上對「戰爭」和「海權領域」也有了新的理解和詮釋。

  Cod Wars「鱈魚戰爭」,顧名思義,就是因鱈魚而起的戰爭,另外也是一個食「Cold War」的爛gag。鱈魚,是鱈屬(Gadus)魚類的總稱,下分三個種,為深海魚類(300M-500M)。主要產區為北美與歐洲之間的北大西洋海域,而冰島正正就處於北大西洋的中心地帶。自古而來,歐羅巴此泰西蠻夷之地,地狹物缺,有咩好食吖?是以鱈魚此等「叫做入得下口」之物已被歐人奉為珍味。英國名菜「脆炸土豆海上鮮」Fish & Chips以及葡國國寶「無戒口」Bacalhau均以鱈魚為材料(更重要的還有「魚肝油」)。在大航海時代之前,由於北大西洋的洋流複雜,加以路途遙遠,歐洲國家較少涉足冰島附近水域。十八世紀中葉開始,由於航海技術的發展,歐洲各國尤其是越來越愛吃Fish & Chips的帝國子民,紛紛踩入冰島的地盤,瘋狂捕撈。冰島自有史以來,即以漁業為生命線(時至今日,漁業仍佔〔聯合國人類發展指數排名第一位的〕冰島出口總值達60%),攞我d魚,即係攞我條命架啫!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兄弟,做嘢,郁佢!

  說實話,這三「大」場「鱈魚戰爭」的過程與規模都非常簡單。是以朝日將為大家簡單地「詳細」說說這三場戰爭的概略。

哪咤鬧海──第一次鱈魚戰爭

話說在1940年,盟軍從納粹手中「拯救」丹麥王國。可憐老牌北歐霸主,帝國斜陽,自顧不暇,拖拉幾年,冰島終於在1944年正式脫離丹麥獨立。立國之初,冰島已決定了其基本國策──利用豐富(僅有)的漁業資源,換取外匯,作為國家建設資本。在冰島所依賴的漁業資源中,尤以鱈魚資源最為重要。因此為了保障國計(國家收入)民生(國民/漁民收入),冰島先後數次宣佈擴大領海水域。要注意的是當時世界各(強)其實對領海的概念,領海的範圍應該有多大,並無共識。情況一如數千年前的人對「領土」的想法一樣含混。

1958年,冰島宣佈自己的領海範圍為自海岸線起12浬水域,並向各國發出正式通牒,要求各國漁船必須在8月30前離開「冰島領海範圍」。由於冰島政府通牒的外交措辭非常強硬,因此到了限期之日,各國的作業船隻都給足面子,算是退出「冰島水域」了,除了……

大不列顛帝國,早在十九世紀開始就已經橫行天下,日不沒落。二戰後雖然元氣大傷,不過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加上老對手法國、德國在二戰中受創被英國還要重,所以在二戰後(的各種分贜大會上),大英帝國仍是以歐洲霸主自居,也文也武。面對冰島的海域主張,英國不但沒有召回漁船,反而派出37艘皇家海軍艦艇,載著7000官兵,開赴冰島「12浬」,為自己的漁船護航。冰島當時的武裝僅有八艘由各式船隻改(偽)裝成的炮艇,主要由冰島的警察和良(漁)民操控;反觀大英皇家海軍,身經百戰,配備精良,而且今次派出的這一支「小」艦隊僅在噸位人數上就已是冰島「全國兵力」的30倍以上。英國遵循克氏法則,一開始即派遣大軍壓境,以英式Reasonable Men之合理推斷,冰島斷無抵抗之理,此為「不戰而屈人之兵」之策也!

不過奧丁子民的想法卻並沒有依照英式的reasonable邏輯,須知英國艦隊雖然實力強勁,數量眾多,卻仍遠遠不足以「人釘人」方式保護每一艘漁船。冰島方面果斷地向「無人看管」的英國漁船「附近」開炮,英艦亦有還擊,「鱈魚戰爭」至此正式爆發。冰島方面不斷以干擾性炮擊阻撓英國的漁船作業,但極度小心以避免對英方任何人員造成傷害。至於英國方面,則考慮到在冷戰期北約國家之間的「和諧」,也不敢貿然真的開打把冰島「和諧掉」。結果也只是和冰島一樣向著對方船隻附近虛晃幾炮,敷衍敷衍。就這樣,所有「12浬」內的英國漁船在冰島騷擾下根本無法工作,有時還波及「12浬」外的行家。英國漁民搵唔到食,非常無癮,於是唯有抱怨政府。英國在內外壓力交迫之下,只得與冰島展開談判。在談判桌上,冰島秉承維京硬漢精神,寸步不讓,令向來以「奸到出汁」聞名的英國佬一籌莫展。1961年,英國發表聲明,承認冰島12 浬領海範圍;冰島方面亦發表聲明,「大方地」給予英國三年調整時間,但同時宣稱未來將會逐步擴大領海範圍,各方敬希知照云云。

第一次「鱈魚戰爭」,就這樣以冰島「攞晒彩」落幕了!

魚死網破──第二次鱈魚戰爭

  時光飛逝,轉眼又過了十四年。1972年9月1日,冰島又有聲明要發表了。今次宣佈將禁漁區擴大至50浬。1973年1月18日,冰島海岸防衛隊開始在「50浬」範圍「做嘢」。當日即割斷了十八艘英國漁船的漁網,並炮擊外國漁船,在整場戰爭中,共有69艘英國漁船遭到重創。至5月17日,所有英國漁船離開「50浬」區域。十四年前的恥辱,英國尚且未忘,現在冰島竟然得寸進尺,當真是可忍,孰不可忍!小小冰島如此猖狂,我(前)大英帝國今日不將其揼扁,更待何時?5月19日至26日,以七艘主力戰鬥艦為首的皇家海軍艦隊先後進入冰島「50浬」,並排成作戰序列。冰島不為所動,更揚言不惜與英國斷交云云。

雙方一直相持不下。9月16日,北約秘書長約瑟.盧恩斯Joseph Luns抵達冰島首都雷克雅未克與冰島首相奧拉弗.約翰尼遜Ólafur Jóhannesson會面,約翰尼遜向盧恩斯表示,此乃關乎冰島人民生死攸關之大事,冰島寸土不讓,席間更激動得要脅要退出北約。以當時的國際格局來看,冰島與英國及格陵蘭連成一線,是北約監察及阻擋蘇聯北海艦隊(尤其是潛艇)進入大西洋的重要防線,英國為北約核心大國,斷無退出之理,反而冰島倒很有豁出去,來個魚死網破的可能。在北約的幾經斡旋之下,英國終於在10月3日召回所有軍艦。11月8日,英國與冰島簽訂雙邊協定,冰島同意英國漁船可在其「50浬」範圍內作業,唯每年捕獲量不得超過130,000噸。這大概算是給英國一個較體面的下台階了!

  大英帝國兩度受辱,豈會善甘罷休,一旦老羞成怒,大軍壓境,小小冰島三百戰狼(都唔夠),又能否抵擋得住(唔止)十萬大軍呢?恩怨情仇,就讓一切都在終極一戰──第三次鱈魚戰爭中來一個痛快的了斷吧!欲知後事如何,請看下回──「正氣長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