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會員及友好:
朝日對明朝的印象向來都不太好。綜觀我泱泱中華五/七/九千年,凡數十朝代,要數軍事硬實力衰弱,當然還輪不到明,但論政治腐敗,思想凝滯,「道德」淪亡(崇尚氣節正是道德淪亡的重要表徵!),實在為歷朝之冠。很難想像這個政權在朱元璋和朱棣兩個強人死後,竟然還可以苟延殘喘這麼多年。這大概只能說周邊的「蠻夷」也太不爭氣了!
至於另一個朝日覺得明朝得以苟活的原因,可能與經濟繁榮有關。環顧世界政局,不難發現,所有的政治訴求,皆由經濟因素「產生」,七.一上街的人數與當年的經濟環境密切相關;英國要不是苛索過急,美國斷無獨立之理;法皇要不是為了要「JAP水」而重開三級議會,何來大革命?這種描述在中國這個農業帝國最為典型。明帝國一直保持著不俗的經濟增長,加上「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所以運作多年,一直國泰民安,相安無事。
明帝國與今日的大美帝國其實在運作上驚人地相似──不斷抽吸全世界的資源以維持本身的平衡,一旦有所阻礙,其體系便會迅速崩潰,自我收皮。此與熱力學定律之描述異曲同工。難怪毛主席老早就預言:「一切帝國主義都是紙老虎,你一戳它就破了!」不過明帝國錯就錯在不夠美帝國那麼「帝國」,it’s too big to fall!在這個「全球化」的年代,大家都不敢想像美帝國真的崩潰了會造成怎樣的災難,因此唯有繼續投放資源去拯救。情況有點像玩戰國風雲RISK,各路諸侯都會傾盡全力去保護那快要滅亡的一股勢力,否則「世界末日」來臨,自己亦「無得繼續玩落去」。
Alan兄為各位展示的,正是一種在一個長久繁榮社會中常常出現的現象。這是一種對豐富物質的內疚,對享受的罪惡感。正如我們現在大吃大喝後又怕肥;享受廉價的大魚大肉之餘又會認為工業化的牲畜飼養和屠宰很不「人道」;作無謂消費之時又會為自己忘了自備購物袋而內疚;駕車到山頂「兜風」卻為自己車子的「環保」混能設計而自豪;因疏忽誤按鍵而多印了一千頁紙卻不忘將其翻轉作為環保紙「善加利用」……這樣充滿諷刺意味和荒謬感的例子實在太多了!
明代的士人,他們擁有的是比我們更高的道德感,以及佔用相對更豐富的資源。那麼,他們所遇到矛盾與困惑也一定比我們要強多了!
野人讀書會(不)負責人
朝日謹啟
=========
投稿為powerpoint,見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