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03 中世紀英雄與奇觀

各位會員及友好:

就朝日所知,騎士制度及精神來源自古日耳曼人的軍事組織。其本質有極濃的幫會架構及江湖結義的味道。古日耳曼時代,大首領與各部族首領;各部族首領與各家族頭頭;各家族頭頭與各男丁(即戰士)之間的層級關係,主要依靠血親或「講個信字」維繫,其主要生產方式為搶掠,有所謂「能以血換,恥以汗取」之說,是以其民風勇悍,強調「戰士的榮譽」,《羅蘭之歌》中的兩個故事正好為這種在我們看來頗為「戇居」的「榮譽感」(甚麼?掌門、老千輝和佐治等人,眾口一詞說不戇居反而極度有型?哦!對不起,其實朝日也乾看著股票暴跌而呆若木雞,毫無反應!)下一個最好的註腳。(沒聽過《羅蘭之歌》的故事?準是沒來九月的讀書會,走寶啦你!)到了中世紀,此種存在已久的古老干雲俠氣適時為世(俗的國王,以及比其更世俗的教會)所用。雖然大家未必血脈同源,但兄弟之間同樣義薄雲天,更重要的多了一個鬼佬關二哥──上帝,作為共同大佬,是故運作上更為成熟有效,此謂之「封建制度」是也!

  中世紀,為歐洲史上之亂世,其時王道崩落,五胡(哥特、汪達爾、勃艮底、法蘭克、撒克遜等)亂歐。亂世出英雄,此古今中外之共同也。不過,鬼佬對英雄的要求通常較低,一般而言只要有一股蠻力,那麼即使頭大無腦如參孫、阿基里斯、聖喬治之輩,亦足被奉為英雄。此亦難怪,須知中世紀(一如今日香港,以至全世界,皆)為反智社會,識字者鮮,知識無用論當道,槍桿子出政(正)權方為真理,大隻好打,夠晒殺啦,識作唐詩宋詞此等高檔產品,有鬼用咩?後多百零年個莎士比亞都已經叫做大文豪架啦!(莎翁粉絲唔好揼我呀!)

  鄧氏一文,解構中世紀英雄及騎士制度,清晰有餘,精彩不足……因為最精彩的部分都已於會期演說中大講特講了!

野人通訊(不)負責人
朝日謹啟

================================

妻子豈應關大計 英雄無奈是多情
中世紀英雄與奇觀 撰稿人 掌門 Sep 08
勒高夫 J Le Goff

(甲) 理論架構
1年鑑學派的強項—心態(觀念)史

2意象世界由全體表徵所構成,它超越經驗觀察及推理過程的限制。每個文化及社會均有其意象世界,它是人類經驗的全部範疇和解釋。
例子:天國地獄與牛頓空間均為意象世界,某個時代的人視之為真實世界,別個時代的人則視之為扭曲錯誤的表徵體系。

3中世紀
一般指西歐自西羅馬滅亡(四世紀)至文藝復興(十四世紀)這段時期。中世紀的前期確實有文化衰退的跡象,然而中後期並非停滯不前。
啟蒙時期的人文主義者構築並強化了中世紀的負面形象,它是民眾愚昧的、智識落後的「黑暗時代」。***

4本書旨在闡述中世紀意象世界的形形相相,在精神層面凸顯為「英雄」,在物質層面則為「奇觀」。英雄與奇觀在中世紀意象世界中據有核心地位及深刻意涵,反映及(反過來)形塑了時代的世界觀及價值觀。
例子:哥德式大教堂和城堡為典型的奇觀;
亞瑟王和羅賓漢為典型的英雄。
另外,二者之建構有其過程,背後藏有時代的理想及訴求。*****
例子:a大教堂安撫及潔淨亂世的心靈,強化永生及救贖的懸念。
b在 封建/專制 社會中,當然要有 羅賓漢/包青天 來打救卑微的農民大眾。

(乙) 英雄
5定義及功能
def.英雄指除聖人及國王外,地位崇高及能力超卓的人物。***
在中世紀指定為具有時代風格的武士—騎士。騎士的性格是多變的,反映不同時期的社會需求。他曾經是正義的(eg圓桌武士)、俠義的(羅賓漢)、護教的(獅心王),甚至是浪漫的(唐璜,非中世紀)。
當代例子:畢菲特是股神、作風正派、小股民的導師和朋友—諸如此類。

6分類學
英雄可粗分為三種:
a確有真人,然其「英雄事跡」經過羅貫中式加工,如羅蘭、關羽。
b必無其人,其事跡純屬大話西遊,如亞瑟王、太極張三丰。
c多數有個咁口既人—死未? 如羅賓漢。

(丙)亞瑟王 Arthurus rex及圓桌武士
7九世紀編年史中曾記述一位名為亞瑟的塞爾特人戰士,與不列顛國王並肩抵抗薩克遜人入侵,曾在戰場手刃960名敵人。注意他是戰士,不是國王。

8亞瑟王首次現身於十二世紀初寫成的古代編年史中。他被塑造為羅馬人與塞爾特人的混種,不列顛君王。他百戰百勝,一統江湖(此處指英倫三島),斬殺巨人,遠征歐陸。征歐途中,他的邪惡外甥霸佔了他的妻子和王國。他回師定亂,誅除元凶,然而身受重傷。他被送往威爾斯外海島中,一說他在島上逝世,一說他在(永久)療養,等待有朝一日重臨故土,濟世救民。注意此書並未記載圓桌武士群。

9十二世紀後期出現兩本重要的韻文及散文著作,建構出偉大的亞瑟王傳奇。
其核心創造為烏托邦式的「圓桌制度」。***** 亞瑟王及九位武士圍坐圓桌,中置聖杯。他們意氣干雲,持劍衛道,有型有款。

10圓桌武士神話深刻地隱含了中世紀社會文化的矛盾。*******
圓桌是一個平等世界的夢想,在中世紀社會裡無法實現,因為那是個極其階級化的社會。但在社會集體潛意識中竟然孕有一種渴望,希冀在貴族菁英階層中***創造出平等的體系與舉止規範。

11既為武聖,必有名劍。這是一把有魔力的劍,沉重無比,唯有亞瑟王才能運轉自如。藉著此劍,他斬魔殺敵,名震江湖。然而劍在人在,劍亡人亡。當它被拋入湖中,也宣告了英雄末路,巨星韻落。這把劍,就是「石中劍」。***

(丁)騎士Chevalier及騎士制度
12「騎士」一詞出現於中世紀晚期,意為馬上作戰的人。
騎士的馬是品種特殊的戰馬,強壯,擅於疾馳及戰獵,與勞役馬大不相同。
騎士的標準裝備昂貴,主要有劍、矛、盾及盔甲。最主要的工藝演進,在早期為以「寬片甲」取代羅馬式堅甲,在後期更發明了「鎖子甲」。

13由於戰馬(註:最好超過一匹。)及裝備昂貴,騎士需要具備相當的經濟資源,此點至關重要。***** 再者,騎士學習駕馭馬匹,操作裝備,及鍛鍊戰技需時甚久。因此他必須專業化,即是說以此謀生。他的餘暇應該用於狩獵及比武,他只能是一個貴族。
封建制度的誕生,正在於領主(ie騎士的老細)賜贈土地予騎士階層,使其得以維生、養馬及購置裝備。作為回饋,騎士對領主負有作戰義務。*****
因此騎士精神鼓吹輕生重義,榮譽至上。

14中世紀歐洲騎士的作戰風格,強調使用馬匹的衝刺力而忽視其機動性,因而發展出重裝騎兵***,專用劍矛,棄絕弓箭。此點與游牧民族以射箭為主的輕騎兵迥異,其性格實屬於農耕民族。
因此騎士精神強調勇者無懼,視死如歸,其本質為浪漫主義而非實用主義。
例子:百年戰爭中法國重裝騎兵重蹈覆轍式連環慘敗。
註:英法爭雄,法軍一向敗於過勇,從未敗於過怯。

15韓非子曰:「儒以文亂法而俠以武犯禁。」,騎士與土霸相差常在一念(或一個名字)之間。教會為了馴化此一實力階級,於是灌輸鋤強扶弱,見義勇為的俠客精神。***
至於實際職務,可以包括保護手無寸鐵(然而腰纏萬貫)的早期商人。
例子:a聖喬治殺龍救美。b聖殿騎士團。

16十二世紀「十字軍東征」時代,基督教脫離早期的和平精神,演化成奉「聖戰」為圭臬。教會透過新的儀式,形塑騎士必須為上帝、為弱者而戰鬥,是為「冊封禮」,可視為騎士的洗禮。
至此騎士精神又添上了護教和揚教(當然殉教也可以)的神聖色彩。
寶劍騎士團便是為了向北歐傳教而成立的,在著名慘烈的湖邊之戰中,自總團長以下數百貴族騎士盡數犧牲。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