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會員及友好:
有一個問題困擾朝日良久,就是幾乎每一個國家都對申請入籍,成為該國國民的條件和方法有所規定,但卻沒有聽有過有申請退籍,不成為該國國民的方法。以「現代」的價值觀,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一個「自由人」,當有權決定加入或退出任何團體。按道理,任何一個團體都應該有一套讓各個體加入或退出的規則。(即使該規則有可能非常苛刻,例如美利堅合眾國聯邦規定,任何一州均有權退出聯邦,唯需得到聯邦中所有州之州政府及聯邦政府之同意。)
但「國家」這東西卻非常霸道,想「退會」?門都沒有!事實上,我們一出生,還沒有來得及哭出第一聲來,就已經被人「踢了入會」。你只能加入一個新的「堂口」才能離開原來的「堂口」,卻沒有方法真真正正的「退會」,做一個真正的「自由人」,想來,也真有點「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味道。
鄧氏告訴我們,這原來是一個「原罪」,原來早於數千年前,我們的遠祖就由於各種諸如治水(即掠水,爭奪水資源)、築城(地產佬咁惡,自古如此)、祭祀(幫襯祈福黨)、戰爭(即劈友,爭錢爭女爭啖氣),甚至純粹僅是出於一種原始的「跟大佬」衝動,就紛紛在世界各地成立並加入不同堂口,致使我輩今日,「生為堂口(國家)人,死為大佬(民族)鬼 」。悲哉!
PS:編者對鄧文曾作有限度修改,文中的註釋與紅色字亦為編者所加。
野人通訊(不)負責人
朝日謹啟
==================
最是楚宮俱泯滅 舟人指 點至今疑
古代的國家—–起源和統治形式 Roman Herzog 掌門Oct 07
(甲) 概念—條件及定義
1無爭議的核心條件:人對人施行統治。*****
考古學家根據一萬年前墓穴規模及陪葬品差異狀況(註:特別是奢華的兒童墓穴),推測人類社會已有階級分化,出現了所謂的「貴族階層」。
此為國家成立的必要條件,然卻仍非充分條件。***
反例:家庭及公司不是國家。
2規模
社會規模足夠大,內部人力資源才能夠組織調配,形成國家。然而大小相續, 對於達到何等規摸才算國家並無一定準繩。
例:國家、酋邦、部落構成連續體,其間無明確分野。
3定居
定居的優勢:a可選擇較佳生活環境;b易於累積財產,包括儲存糧食;c較可能導致分工的出現,尤其是手工業方面;d環境穩定,危險較少,預期壽命延長。
綜合各項優勢,定居改善人們的時間預算***,使之有充裕時間規劃及促進社會文明的進步.
反例:此論點薄弱之處為難以解釋游牧民族國家之興起,他們往往在定居相當長時間後才改變其組織及統治形式。
按照這個想法,(現代)國家要晚近至十六世紀才形成。
5職能 function。****
聖奧古斯丁說:國家如不對其治下人民承擔一定福利職能,則與強盜團伙無異。
聖人之言誠為「真」理,警察(以至整個國家體制)大有可能起源於黑社會。
國家的重要職能一般包括抵禦外敵、維持治安、舉行祭治及協同生產等。然而標準的職能範圍無法確定。
6統治組織organization,尤其是專業分工及科層制度的出現,被視為構成國家的核心條件。*****
其難處在於處理過渡形式,如業餘及臨時性質的時期。
7結論:國家難以定義,縱有條件亦難以定量。*** 然而一般會慮及上列六者。
例:跨國公司都幾「國家」(或曰強盜團伙)吓,(如東印度公司般)有埋軍隊就更似樣喇。
(乙)起源—歷史及學說
8戰爭說—–國家起源於適應長期戰爭。
元前2,000年之前三數百年,敘利亞沙漠游牧民族阿摩里人空群四出,攻擊埃及和兩河定居文明,兩大文明為了回應挑戰,其組織形式出現重大變化,傾向中央集權、科層分工和軍事化,於是褪變為國家。
例:舊巴比倫和埃及中王朝均為意義明確的「國家」。
9 Nelson治水說—–國家起源於水利治理,考諸兩河,信而有徵。
元前四千年時,兩河水量充沛,一片澤國,農村群落分散而點多(已發掘62個),相互阻隔,少跨域戰爭跡象。從該時起水量長時段下降(註:兩河無降雨,水量全為河水。)。初時此為積極現象,農地增闢,人口繁衍,群落規模擴大,跨域交流/衝突頻密。元前三千年時,水量明顯不足(註:反面來看是人口太多。),農地收縮,大型灌溉系統出現。人口明顯向靠近水源的大型群落攏聚,形成點數減少(29個)而規模超大。尤其是河道上佔分配要害的站頭,最後成為城邦國家。***** 隨後城邦與城邦之間衝突大增,跨域戰頻密,民不聊生。終於出現順天應運的王者,掃平六合,統一天下,鑄造帝國。
反例:尼羅河不需/無從治水,但照樣出現國家。
10築城說—–定居民族國家起源於構築城牆,抵禦外敵。
農業定居民族為了扺禦遊牧民族的侵擾,築城防守為古時定法。由於工程宏大艱苦,加上經濟學上的外部效果 external effect,如無強有力的中央組織強制督導,則無法形成。另外,城邦建設亦意味着維修、市政及司法的長期施行,國家可能由此發展出來。
例子:象形中文的「國」字即由方形版築法 城牆圍成地域 ,貴族及「國人」居於其中,「野人」居於其外,時為西周。耶利哥城據云(離譜地)築於九千年前。
11人際關係(即軍事貴族形成)說—–國家起源於人身依附。
遊牧民族(註:實指長期遷徙中的民族)由於生存境況惡劣危險,需要高效率的決策及行動領導,和細小緊密的組織單位,於是(主要為軍事)才能卓越的行動型領袖自然脫穎而出,其單位亦成為其他單位的領導核心,軍事貴族階級於焉形成。人身依附成為社會結構,此乃後世封建社會的濫觴。
例子:赫梯戰車手 貴族階級及大帝國的形成。五胡亂華導致貴族階級權力抬頭。
12神廟說—–國家起源於神廟組織
上古政教未分,祭神為社會生活(生死攸關)的頭等大事***,祭司與國王二者合一,統治組織亦即宗教組織。神廟擁有一切土地和人民,其權力無所限制。其後外部及內部衝突趨於嚴酷,政教遂漸趨分離,而俗世的政權亦逐漸凌駕神聖的教權,形成史前國家。一般認為此乃農耕定居民族之政治特色。
例:人類最古的蘇美爾人神廟國家;古埃及法老神王;中國天子祭郊封禪及象徵耕種的年度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