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10 綜觀拿破崙戰爭

各位會員及友好:

前兩天有蘇雋兄為大家編寫的拿破崙傳,今天掌門則會為各位從另一個角度講拿破崙的一個形象──戰爭之神

拿破崙為「戰爭」加入大量新的元素,甚至可以說是對「戰爭」此一名詞作出了新的詮釋。在戰術上,他把新興兵種──炮兵用得出神入化,即使號稱百年不敗的普魯士騎兵,在拿氏的一千四百枚炮彈前也潰不成軍。在戰略上,他發明了急行軍的「閃電戰」;雖然,高機動性的「閃電戰」在蒙古西征時已被發揮得淋漓盡致,但拿破崙卻是第一個使用「閃電戰」的歐洲人。況且,拔都、速不台、旭兀烈領導的都是一個個能征慣戰,並從小就「黏在馬背上」的戰士,但拿氏在大多數的時候,擁有的只是一批裝備差劣、訓練不足的部隊。在大戰略層面,拿破崙創造了「總體戰」,以及與之相伴的「全民戰爭」。拿破崙以國族主義向全國平民徵兵,動員全國實力作戰,對傳統封建騎士體制造成致命打擊。

然而「完美」在世上是不存在的,後勤補給可說是拿破崙軍隊的致命缺陷。比拿破崙稍後的著名戰略學家約米尼,多次不諱言自己是拿破崙的忠實崇拜者,並盛讚拿破崙是戰爭之神,其戰爭藝術已到達超凡入聖的地步。不過與此同時,約米尼在他的名著《戰爭藝術》中,卻創造性地闢出一個以前同類著作從沒有的一個篇章──「Logistics後勤學」,即今之所謂「物流」也,並提出「作戰半徑」的概念。此章可謂約米尼的得意之作,也是最為後世學者稱道的一章,約米尼「科學化」、「數理化」的戰略哲學在現實層面下了最佳的註腳。這大概就是約米尼向他偶像致敬的一份獻禮吧!

野人通訊(不)負責人
朝日謹啟

************

卧龍躍馬終黃土 人事音書漫寂寥
綜觀拿破崙戰爭*** 撰稿人 掌門 June 06年
「革命的年代」 作者 霍布斯邦Eric Hobsbawm

(甲) 橫戈躍馬,叱咤風雲。
革命的豪情賦予軍隊前所未有的優勢,而拿帥的統率則將其潛力發揮至極致。
革命軍的優勢:
1. 他是在舊軍事體制崩潰,貴族軍官逃亡,指揮系統癱瘓的狀況下憑空建立的。他沒有包袱,戰略及戰術上大膽創新。 (又或是他根本唔多識打仗,但咁啱有天份。)他年青。 青春是無敵的。(普法決戰之際,普軍142名將軍中79人超過六十歲,團級軍官1/4人同類;而法軍將領年齡由26至37歲不等。)
2. 基於平等博愛的胸懷,士兵受到較人道的對待;而自由革命的理念則使他們自信為仁義之師。 相對於普魯士嚴峻的專業治軍,敵為機器,我為仁者,而仁者有時是無敵的。
3. 絕對論功晉升的原則產生了純粹憑藉勇氣的軍隊習風,如果咁啱出現天才指揮家……咁啱真係出現左,咁就掂晒啦!
4. 最重要的是,他們發明了總體戰*****原理,即將整個社會的資源組織起來投入戰爭。 為了戰爭,他們強行徵兵,徵用物資,凍結物價,施行配給。 他們熱情洋溢,全民奮起,其科學家參與改良軍備,而作曲家譜寫進行曲。

他從未建立有效的補給體系,因為他轉戰國外,就地取材,以戰養戰。他從未得到軍火工業的有力支持,因為後者力量薄弱。 又由於他擅長快速取勝,以致所需軍火遠比理論上少。 1806耶拿之戰,普軍百年歐陸無敵的尊嚴在法軍僅1,400發炮彈之前土崩瓦解。

這支軍隊的原生性弱點為:。除拿帥及少數將領外,其統率部及參謀部效率甚差。 拿帥常打勝仗,他的元帥在單獨作戰時常打敗仗。 他的後勤補給系統差勁,在西歐高度發展國家作戰可以掠奪資源,問題不大。 到了俄國荒涼大地,堅壁清野,咁就死直。 他又完全缺乏醫療服務,擴大了軍隊傷亡。 相對舊體制的軍隊,他訓練未足,紀律鬆馳,勝則易驕,敗不能守。 海軍需高度及長期訓練,冇乜天才波可打,於是法軍居弱。 (英法6大8小海戰,法兵員折損十倍於英。)
與其說俄國嚴冬使天才敗績,毋寧說功力未臻精純的將軍無法維持龐大給養,而遭強勁敵手擊斷脊骨。 (俄國名將庫圖佐夫***用兵精妙,但常遭西歐史家有意無意地忽視。)

結論:這是一支爆發力極強而(老細)又技術高超的(陸地)軍隊,他之所以在短時間內橫掃歐陸,不僅是因為他有能力這樣做,又因為他不得不這樣做。*****

(乙) 天下英雄,使君與操。
普奧既輕易敗亡,西陸爭霸,只在法英。
從英國觀點看:她對歐陸從無領土野心。她的夢想是消除競爭對手,主宰歐洲貿易,控制遠海的戰略據點、殖民地及市場。 至於歐陸,她向採均勢政策****,鋤強扶弱,樂於見到分裂的歐洲。
傳統上英國海軍極強而陸軍冇咁滯,於是英國無法上岸,而法國不能突破海峽。*** 英國有錢,其策略為大手財政津貼反法盟國;法國有勢,其策略為挾持列國,對英進行貿易封鎖。***** 由於盟國的無能及屬國的狡猾,两項策略都歸於失敗。 
註:英國的戰爭支出為法國的三至四倍,所幸工業革命有成,戰後三幾年間就輕易搵番晒勒。

(丙) 塵埃落定,山河變色。
戰爭影響:
1. 戰爭宣告歐洲封建地緣政治的徹底結束*****,政治地圖得以現代化。 典型的現代國家受單一最高權力根據基本行政和法律體系所治理,領土連成一體並且周邊界線清楚。
2. 至於遠海,大英併吞他國殖民地而縱橫天下,日不沒落。 中南美諸國則既受大革命的鼓勵,又因宗主國疲於戰爭而乘機獨立。
3. 法軍征服行動在全歐直接或間接造成體制改革。***** 大革命雖云敗亡,封建主義一旦於西歐廢除,就不曾重新建立。王政雖云復辟,掌國家大權的已是資產階級新貴,而再非舊日帶劍食租的武士。拿破崙法典***成為歐陸民法的重大淵源。
4. 社會人心丕變,民治思想匯成洪流,沛莫能當。 舉例:拿氏既敗,俄皇亞歷山大(不可)一世***率領大軍駐蹕巴黎,號令天下。 正是他帶往巴黎的年青軍官把大革命思想傳回俄國,訴求君主立憲,解放農奴。
5. 脫基督教化。 大革命既主張國家世俗化,遂以解放思想,打擊教權為己任。 儘管農民和女性仍然頑固地篤信舊教,資產階級男性則自此表現出無神論/自然神論傾向,或者起碼對宗教麻木冷漠,其人生熱情轉移往發財致富。
6. 民族主義興起,國際主義亦興起。
大革命是世界性的,她的軍隊開拔出去改造世界,她失敗了。但她的思想傳播出去影響世界,她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