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07 法國大革命

諸位:
法國大革命,乃世界近代史上風起雲湧、波瀾壯闊的一頁。法國佬將之視為人類史上最偉大的壯舉,英國佬則指出,大革命(搞到一鑊泡)恰好證明「係唔係都打爛晒然後再砌過係唔work
o既」,並以之支持自己長期奉行的「保守主義」。究竟孰是孰非,抑或兩者皆是,還是(更合理的)兩者皆非呢?
此等重大問題,朝日當然不知,但看過掌門的精闢論述後,竟然(自以為)知知哋喎!點解咁神奇,有冇咁神奇?係咪咁神奇,就要你自己睇下先知啦!

野人通訊(不)負責人
朝日謹上

————

(甲) 大革命前的法國 作者 J。 H。 Shennan
1 路易十四時代(1643-1715)
太陽王將封建國家轉型為近代國家。他的最大功績在於建立垂直文官系統,以穿袍貴族(袍泛指大臣或法官的禮服)替代帶劍貴族治國。國家機器的形成與運轉,除了傳統君權神授觀念外,還需要全體臣民對國家的認同,而這種認同是以承擔共同責任為基礎的。他開創性地使其臣民「愛國」***而不單只忠君。

2 舊秩序
A絕對主義
意謂國王在公共領域行使最終決定權,但他仍須與有關團體磋商。至於公共領域之外,所在臣民在法律之下均享有自由***。 國王行使大法官的權力,所以他必須負起維護法紀及保護臣民的責任。
B 三階級
教士為第一階級。他們不受世俗法庭的審判,不服兵役,享有免稅權。他們身份超然,身上帶有明顯的社會標籤:其長袍及剃髮方式可被一眼辨識,主教更多了權杖禮冠。教會擁有全國1/5土地,教士佔據了由鄉村教區到皇家宮廷很多重要位置。
貴族為第二階級。他們的特權有些是榮譽性質的:如佩劍;有些是司法上的:如免肉刑,犯死罪時以斬首代替絞刑;有些是財稅上的:稅率遠低於一般水平。貴族為國民道德(慷慨、榮譽、勇敢)的模楷,軍職被認為是貴族男性唯一合適的工作。傳統上他們不容許營商謀利,其理想財源應來自地租。貴族擁有全國1/4土地。
時全法人口25m (巴黎6.5m),教士13萬,貴族40萬,餘者為第三階級。***第三階級主要成份為農民及中產階級。
農民擁有全國約1/3土地,其中大部分人並無地產。 們毫無特權,須繳交稅金(如人頭稅),並服無償勞役,又須向教會付十一稅。重稅盤剝使他們身無餘財。中產階級意指居於城市,不靠體力勞動維生的人。如專業人士、藝術家、中低層官吏、投資者等。他們相當富有,知識水平較高,成為大革命的主要力量。***

3 思想背境
十七八世紀源於法國的啟蒙運動*****影響深遠,其結論為:
a人類可以透過理性發現治理世界的法則,正如發現自然法則一樣。從而得以除去上帝的直接主宰角色,唔覺意消除其存在也可以。☺〔名句:我這個模型結構不需要上帝這個假設。〕
b人類應該藉著知識改善此生的生活品質,而不應讓教會將永生救贖的規範加於社會之上。這些規範通常導致暴政與迫害。
法國啟蒙大思想家孟德斯鳩著「論法的精神」,首倡三權分立,為美國及法國革命憲法之藍本。
伏爾泰為無神論者,反教權及暴政,倡思想自由。
狄德羅為百科全書派掌門,倡科學理性。
盧梭著「社會契約論」*****,認為政權本質為社會契約,個人將部分主權交出,形成公權,交付國王及或政府。所以國王/政府應該效忠人民而非反之。此說逆轉乾坤,成為大革命的思想指導。

(乙)大革命進程
由於國家財政瀕臨絕境,國王決定召開三級議會。
1. 1789年5月4日三級議會開幕
教士代表308名,貴族285名,平民621名。
投票制度的爭議:按上次(1614年)大會方法,應分組討論及投票,未經每一階級及國王同意,任何提案不得成為法律。激進派則認為應合併討論及投票。
6月17日平民階級議決(490vs90)成立國民議會(米拉波Mirabeau***議案),大革命技術性開展。兩日後教士階級議決(149vs137)與平民階級合併。
保守派教士及貴族請求國王阻止合併,必要時解散三級會議。國王同意。

2. 6月20日網球場宣言
出席557人,除1人外宣誓「永不分散,直至憲法建立為止。」
23日三級議會開會,國王拒絕平民階級成立國民議會訴求。平民鼓噪,國王與大部分貴族及少數教士離場,並下令清場。主席貝利Barras拒絕散會,部隊欲進場執行清場令,拉法脫Lafayette侯爵***與一群自由主義貴族拔劍封住入口。國王令部隊作罷。
25日(邪惡的)奧爾良公爵(國王堂兄)率領47位貴族加入國民議會。同日巴黎市政議會(巴黎公社前身)成立。27日國王同意階級合併。7月1日國王調軍進京。

3. 7月14日進攻巴士底監獄*****(國慶日)
軍隊入城刺激首都人民組成國民衞隊,奪取武器。衞隊以紅白藍三色帽章***為標誌。(國旗)為求彈藥,進攻巴士底監獄,並釋放(實情只有7名)政治犯。人民殘殺守獄官兵,是為暴民政治之發端。未幾,農民暴動蔓延國境。
15日市議會選出貝利為市長,拉法脫率領衞隊。巴黎無產階級──無套褲黨人*****興起,拆毁巴士底獄。煽動家馬拉Marat****登場。貴族開始出國潮。

4. 8月27日人權宣言*****
國民議會革新政治,徹底結束封建制度,解放農民。
通過由拉法脫提議的人權宣言。第一條:人天生具有自由與平等的權利。*****
惟當時仍未將此理想擴至包涵殖民地奴隸、演員、新教徒及猶太人。

5. 10月5日婦女遊行
首都婦女因缺乏麵包遊行至凡爾賽宮請願。 演變為挾持王室成員至巴黎。國王歷史性地首次受制於民眾。

6. 11月2日 國民議會以508vs346議決將教會財產收歸國有,公開拍賣,以支付國家債務。此議由主教達雷杭***提出。他後來被羅馬逐出教會。

7. 1790年7月12日通過教士法***,規定舊教為國教,教士為政府人員,必須宣誓服從憲法。134位主教中130位拒絕宣誓,7萬教士中4萬6千位拒絕宣誓。民眾大多站在不宣誓立場,聯合抵制宣誓教士的勞務。

8. 1791年6月20日王室出逃,於邊境被逮捕並押解回京。議會決定不處理此事件,引起雅各賓黨*****人群起抗議。

9. 7月17日 5萬民眾聚集練兵場示威,6千人聯署要求國王退位。議會令拉法脫率國民衛隊驅散人群。暴民投石,士兵開火射殺50人,破壞了剛開展的四海之內皆兄弟的情誼。馬拉被捕入獄,成為英雄;拉法脫名聲破滅。

10. 9月30日國王以被征服者姿態到議會簽署新憲法。他返回王宮淚流滿面。 憲法廢貴族,限王權。規定付稅有財產權成年男子具有普選權。***** 時法國25m人口中4.3m為合格選民,3m成年男子落空,証明了大革命為資產階級革命。同日立憲完成,國民議會解散。

11 立法會議依據憲法組成。755位議員中355人為律師,現在律師繼教士控制這個國家。 264位保守派議員佔著大廳右部,史稱右派,136位雅各賓黨人坐於左面高起部分,稱為山嶽黨,又稱左派。 坐於中央355人拒絕被標示,稱平原黨。
國會中多數議員代表工商業利益,稱為吉倫特黨*****,他們不是有組織的黨,幾乎所有高位吉黨人都曾是雅黨人。

12 1792年初普魯士與奧地利簽署不利於法國的軍事聯盟,逃亡境外的法國貴族集結軍隊意圖勤王靖難。4月20日國會以僅7票反對通過向奧宣戰,展開長達23年的革命及拿破崙戰爭。
4月26日 軍人及作曲家里爾Lisle 寫出「馬賽進行曲」。(國歌)***
法軍由舊貴族軍官統率,他們怠工及辭職。拉法脫叛逃。前線非常唔掂。

13 8月9日馬拉號召9千民眾衝擊王宮。9百瑞士衛隊守住通往國王寢室的樓梯,群眾推擠他們,衛隊槍殺1百人。國王不忍,命令衛兵停火,衛兵遵命。 暴民立即屠殺衛兵及王宮僕役。一名疲倦的妓女睡在王后牀上。 勝利者挑起衛隊紅色制服遊行,是為第一面革命紅旗。傳說王后繼伍子胥後一夜白髮。

14. 奧普聯軍進迫京師。9月2日國王被廢。巴黎號召所有成年男子參加衛國義勇軍。 一些地區投票決定義勇軍出發前處死所有貴族、教士及反革命人士。 馬拉主導了九月大屠殺***,死者1,300人。國會追認暴行合法,司法部長丹東****宣稱暴行不可避免。
9月20日戰局奇跡地逆轉,普軍撒走。法軍向奧軍反擊獲勝。

15. 1792年9月22日法國成立第一共和,*****行新曆法。〔小知識:歐洲舊以四月一日為歲首,法國改曆後始以一月一日為歲首。然當時仍有不少守舊人士不隨新法,一些「新派」人士遂於四月一日設假宴會及假慶典等以愚弄之,並稱受騙者為「四月傻瓜April Fool」,此即為愚人節之由來也。〕羅蘭任國民公會主席。
16. 王宮中檢獲大量國王秘密書信(鐵箱事件),12月11日國王以叛國罪被起訴。(據說路易十六在獄中終於得閒睇下盧梭同伏爾寫d嘢,讀後他痛心疾首(並一針見血)地說:「這兩個人毀了法國!」)罪成,國民公會以361vs334批准死刑。1793年1月21日斷頭台上執行。***路易十六莊嚴就刑,遺言寬恕人民。(福音載耶穌遺言:「父啊!寬恕他們吧!他們跟本不知道自己在幹甚麼!」)處死國王是山嶽與公社戰爭政策的勝利。吉倫特分裂並處於絕望,羅蘭辭職。

17. 12月15日公會宣佈合併比利時,弒君與侵比激起各國公憤。1793年2月1日向英荷宣戰。3月7日西班牙加入第一次反法聯盟***,法國幾與整個西歐為敵。3月18日法軍大敗,統帥投降。

18. 京城內部,公社號召市民包圍公會,要求強徵財富,以濟國難。公會內部亦劇烈分化,山嶽加強攻擊吉倫特。5月24日公會逮捕公社領袖 赫伯特 與瓦來特。5月31日公社聯合山嶽攻破公會大廳,馬拉控制講壇,大聲喊著他要逮捕的吉倫特人的名字。第二次大革命打倒資產階級,成立勞動階級的獨裁政權,頒布了以成年男子普選權*****為基礎的新憲法。

19. 7月13日Corday女士刺殺馬拉。9月17日通過「嫌疑犯法」,賦予公安(12人)委員會*****極高便宜(殺人)處事權,羅伯斯庇*****主宰大局,恐怖時代來臨。點恐怖法?某君在公會演說:「讓恐怖時代成為法治***的全盛時代吧!」另一人曰:「處死所有富人,以解決窮困經濟。」某人要求:「革命軍攜帶手提式斷頭台巡視全國……咁樣咁樣。」統計:巴黎斬2,700人,全國18,000人。 首期知名犧牲者:斬首者王后、羅蘭夫人(死前大喊:自由自由,多少罪惡假汝之名以行。)、貝利、奧爾良公爵、拉瓦錫(死前不久改良了火藥品質,為革命軍其後的勝利創造條件。)……自殺者羅蘭、康道塞(死前寫下讚美大革命詩歌。)……大革命內部支離破碎。

20. 際此危急存亡之秋,各省多遣義勇軍赴京參加護國聖戰,聖女貞德再現身影。10月16日 5萬新兵在Wattignies奇跡地擊敗6萬5奧軍,革命軍士氣大振,接連大勝。炮兵軍官拿破崙*****初露頭角(土崙港戰役),時年24。

21. 軍事勝利使公安會聲望達至頂峰,殺人絕不手軟,以革命法庭***為手段,由中央殺至地方。革命陣營內部矛盾加劇。94年3月24日斬公社主將赫瓦二氏。4月5日斬山嶽大將丹東。丹東反對恐怖政策,死前曰:「我寧願被斬首也不願送他人上斷頭台。此外,我厭惡人類。」6月高潮大恐怖期,殺人如麻,七周死1,376人。時人描述:人頭如屋頂落瓦,社交生活停頓,酒店與妓院無人問津。公會代表由750名減至117名。恐怖後期,被斬的(自然)全是斬人者。

22. 熱月政變***** 7月26日羅氏在公會演說,威脅提出新起訴名單而又不揭露名字,代表人人自危。次日,他毫無徵兆地被起訴及定罪。7月28日羅氏上斷頭台。窗戶俯視廣場的房間都被高價出租,女人們打扮得如同赴宴,頭斷舉起,群眾歡呼。左派全面失勢,次日處決70名公社社員。雅各賓會社全部關閉。倖存73名吉倫特派復位,資產階級重掌大局。赤色恐怖結束,接著興起白色恐怖,此時受難者全是雅派。

23. 95年1月佔領荷蘭,次取波蘭,迫和普魯士。6月西班牙割地求和。法國獨力打敗西歐,然而已厭倦大革命。同月,路易十六14歲獨子死於獄中。

24. 9月26日公會提出新憲法。10月5日勞動階層與保皇黨聯手發起暴動反對新憲,參予者25,000人。公會召來拿破崙以大炮對準民眾,命令解散。命令不被重視,拿破崙斷然炮擊,死二三百人,民眾散去。與路易十六截然不同,拿氏果斷而無情地開展他在近代史上最壯觀的事業。

25. 11月2日五人執政團按新憲委出,任期五年,稱為督政,開始督政時代。*** 督政府在意資產階級利益,大力鎮壓無套褲黨。此時,「財產」取代了「博愛」在共和國口號中的地位。☺

26. 96年法國兵分三路進攻奧地利,一路與二路軍攻擊本土,一路為奧國太子所敗,二路恐被切斷後路而退兵。 裝備惡劣的三路軍43,000人由拿破崙統率於3月27日南下意大利***攻擊駐意奧軍。拿帥盡顯軍事天才,12戰全勝,兩個月內旋風征服北意。拿帥文采風流,雅好(掠奪)藝術,被移置羅浮宮的蒙娜麗莎從未失去她的微笑。☺ 8月奧國以兩倍兵力入意欲討回面子,拿帥先制攻擊,大敗奧軍。11月奧國再遣6萬軍來犯,兩軍奪橋,拿帥先行,衝鋒中他的上校副官以身體掩護他,戰死於橋中。拿帥獲勝。97年初拿帥征服全意,親率75,000精兵翻過積雪三呎的阿爾卑斯山攻入奧國本土,兵臨維也納。他一面忙於以外交手腕壓迫奧國簽訂城下之盟,一面忙於與年老的海頓和年青的貝多芬應酬。服未?

27. 97年9月4日果月政變。三名督政官向拿氏借將,藉口清洗保王黨而侵凌議會,驅逐另兩名督政及53名議員出境。雅派分子捲土重來。12月5日英雄拿氏回京,風雲人物,舉國傾倒。拿氏衣著樸素,態度謙卑,功成不居,解甲賦閒,鎮日與名士學者談文論藝,往返流連。

28. 執政團看出拿氏謙讓有過,值得懷疑,於是自動識做,誠邀出山,遠征埃及。****時埃及為鄂圖曼土耳其屬土。98年4月法軍「解放」瑞士,以其賠款(解放服務費)融資艦隊。 5月19日艦隊帶同167位學者離開土崙港,路線保密,連54,000官兵亦不知目的何地,拿帥於船上與學者論學及研讀古蘭經。6月9日佔領馬耳他。7月1日至埃及,拿帥親率5千人冒險登陸,夜襲亞歷山大港得手。7月21日金字塔之戰***,華麗的馬木路克騎兵敗於大炮之下,淹死尼羅河之中。22日開羅投降,法國佔取埃及。拿帥以隨軍學術團及當地博學之士組成埃及研究所,因發現羅塞達石碑,日後商博良Champollion乃得以破解古埃及象形文字。***事後証明為是次遠征的唯一成果。☺

29. 7月31日英國海軍名將納爾遜Nelson *****率領的艦隊(14軍艦)與法國艦隊(13艦)於阿布刻灣激戰一晝夜。戰至晚上十時,法軍(裝置125門炮)旗艦爆炸,主將及全船官兵殉難。 翌日黎明戰事結束,法艦只有二艘逃脫。是役法軍死1,750人,傷1,500人;英軍死218人,傷672人(包括納帥在內)。

30. 98年12月俄英訂約成立第二次反法聯盟***,土耳其加入。奧准俄軍越境威脅法邊境。99年3月法對奧宣戰,奧亦加入聯盟。法國再與全歐交鋒。法軍人數居劣,前線受壓,有粉碎之虞。8月15日法軍大敗,面臨亡國災難。8月26日幸得法將馬塞那截斷俄軍,聯盟內部失和,法受壓緩和。

31. 埃及方面,拿帥99年2月出征敘利亞無功而還。7月土耳其遣艦隊輸送大軍,意圖收復埃及。拿帥迎擊,土軍潰敗。7月中旬督政團以國情緊急,召拿帥回京。時海面為英艦封鎖,8月23日拿帥放棄大部分軍士,率將官乘兩艦趁大霧逃離埃及,狼狽回國。

32. 99年11月11日霧月政變*****。拿氏命令軍隊驅散議員,國會被迫交出權力予三位執政官,拿氏正是其中一位。十年革命終結,進入拿破崙時代。

史家總結:
a自由與平等恆相敵對。*****人類享有的自由越多,強者越易獲取成果,越易做成社會不平等。平等則是不穩定的均衡***,僅能以限制自由的方法勉強維持。
至於博愛,易為斷頭臺所毁壞。***
b這一高尚與困苦的國家表現如此卓越與深刻,為歷史以前極少經歷,並且以後永不嘗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