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06 黑格爾

“黑格爾的哲學非常艱深,我想在所有大哲學家當中他可說是最難懂的了〔,不過我當然都實明啦!──編者(連羅素都照)按〕!”
《西方哲學史》 羅素

黑格爾生平簡述

1770年於德國〔編按:稱作「德國」也許不如稱作「德意志」恰當,因為「德國」一般指的是一個具政治意味的國家,「德意志」指的則是一個地域或當時在該地域上日耳曼國家的統稱。〕符騰堡公國(Württemberg)史特加城(Stuttgart)出生於一個篤信路德新教的家庭,父為公務員,母亦曾受良好教育。

時德國為一封建領地集合的國家(約三百多個領地),無論在政治、經濟及社會制度上皆遠遠落後於鄰近的英國及法國,而資本主義的發展亦受政治制度影響而停滯不前。

黑格爾一直是名列前茅的學生,強烈的求知慾令他對閱讀產生濃厚興趣。

黑格爾的求學時期雖然正值德國文學興盛的時期,文學作家如席勒,哥德都發表了重要的作品,但他似乎對當時這些大家的作品不感興趣。

黑格爾在中學時期學習希臘文、拉丁文,亦有證據顯示他懂法文和英語。這對他了解各地不同名家著述有很大的幫助。

在黑格爾十八歲的時候,他進入圖賓根神學院學習。在學院裏他主要修習神學與哲學的課。然而,從他的畢業評價裏可以看到,黑格爾對神學的課程不大感興趣。

在他上神學院的時候,他的同房分別是荷爾德林(Hölderlin)和謝林(Schelling)。荷爾德林在當時是僅次於哥德與席勒的抒情詩人,而謝林則是德國其中一位著名哲學家,僅在二十三歲的時候便當了耶拿大學的編外教授。

在神學院裏,由於黑格爾是一個讀書迷,加以不擅詞令,打扮又老氣橫秋,所以他的同學都笑稱他為老頭兒。但由於他為人隨和,一直都與其他人相處得很好。

大學畢業以後,他在瑞士伯爾尼一個貴族之家當家庭教師。在當家庭教師期間,他在施太格爾家的私人圖書館閱讀了大量名家如孟德斯鳩和休謨等的作品。亦在這段時間完成一些與神學有關的作品。

其後,黑格爾回到法蘭克福當了四年家庭教師。1801年,他經過一番努力,並在好友謝林的協助下,進入謝林任教的耶拿大學,成為講師(Privatdozent)。

在耶拿期間,他與謝林籌辦了一本哲學雜誌,直到謝林離開耶拿為止。

在拿破崙攻打耶拿以後,黑格爾辦過過報社,也做過中學校長等。在此期間他完成《大邏輯》一書。

1816年於海登堡大學成為哲學教授。

1818年,接受阿騰斯坦男爵的邀請,到普魯士(德意志最大的邦)的首都柏林大學當哲學教授。(其時柏林大學正在鬧學潮,人心浮動,為了把大家的注意力分散,便邀請黑格爾當教授。)

黑格爾在柏林大學的講授越來越成功,令他的名聲越傳越遠。

1829年,黑格爾成為柏林大學的校長。

1831年1月,受普魯士國王頒授三星紅鷹勳章。同年11月,因患上急性霍亂(或胃病)而病逝,享年六十一歲。

黑格爾的影響
在黑格爾死後,他的影響力持續了數年。黑格爾派分成右派(老年黑格爾)及左派(年青黑格爾)。兩派最大的分歧除了在宗教的觀點外,對政治的取態也有重大的分歧。兩派當中,以左派的馬克斯(Marx)最富影響力。他將黑格爾的辯證法倒轉,並以唯物的觀點出法,建立自己的辯證唯物主義及歷史唯物主義。
經過十九世紀後半期的深寂,在二十世紀黑格爾哲學思潮重新冒起,如英國的唯心主義(Bradley & Bosanquet)及德國的新黑格爾主義。他們的共同點是各派皆為唯心論的擁戴者。
當代雖然是分析哲學學派大盛的年代,但美國仍然有黑格爾學會,而有關黑格爾的書本及文章在近二十年又再一次流行起來。

黑格爾的哲學
黑格爾的哲學,是以尋找真理(絕對精神)為目的整理成的一個完整系統。在建立這個系統的過程中,黑格爾的考察牽涉到認識論、自然哲學、倫理學、法哲學、歷史、美學、宗教哲學、哲學史和邏輯等方面的豐富思想及大量材料。透過這個過程,黑格爾建了一套三個階段的系統,而這三個階段分別是邏輯階段,自然階段及精神階段。然而,黑格爾的作品並不容易理解,故這裏只會集中介紹邏輯階段的一些重要概念及理論。〔編按:即係講得太深驚你(同我,加埋講嗰個都)唔明,所以淨係講個最低level入面最簡單既嘢你聽算嘞!〕

哲學背景-傳統辯證法
在古典哲學裏,辯證法(Dialectics)指的就是蘇格拉底式的對話。在蘇格拉格與別人為尋求答案而討論的時候,他會作出以下幾步以嘗試找出更接近事實的命題:

他先叫對話者提出一個命題(thesis),而蘇格拉底認為命題是否定的時候,便會提出反駁;

蘇格拉底先將命題分解,再提出最少兩句副命題,並引導對話者同意副命題;

基於對話者對副命題的同意,蘇格拉底提出副命題之間的矛盾,並推論命題本身存在矛盾***;

蘇格拉底由此證明命題是錯誤的,並指出相對的(contrary)才是正確。

在整個辯證法裏面,最重要的一個概念是矛盾。由此方法可以看出,蘇格拉底認為在尋找真理的過程裏面,矛盾是應該要排取(eliminate)的。而直到今天,這類矛盾排除的方法是廣為接受的方法。其中一個有力的例子,便是在正統法律訓練過程裏引入辯證法的辯論方式。

黑式邏輯學
黑格爾是歐州哲學史上首個正式並全面檢視辯證法的哲學家。他從批評康德(Kant)的理論出發,以唯心論的角度去提出一套自己的辯證法,黑格爾識之為邏輯學。邏輯學同時亦為意識轉化至絕對理念的一個過程。黑格爾的邏輯學分為存在、本質和概念。

存在論
存在論所談的,是變化的規定。

(純)存在(das Sein)=沒有任何規定、內容、空泛的存在。

存在是最抽象、最虛疏和最貧乏的概念。

存在與無(das Nichts)實際上是相等的。*****

存在與無是對立的。

存在與無可以透過變易(das Werden)來互相轉化。變易是有與無概念的統一。變易的結果,便是定有(dasein)。*****

定有的規限是質,而質是決定物件是甚麼必需的部份。

質由於內在的矛盾而向它的對立面量轉化。量與存在毫無關係,量的變化不會影響存在與否。

質與量的內在矛盾使之發展至尺度。尺度是有質的量,是質量的統一。

量變超過一個限度,可以導至質變***** (例:水與冰,一粒麥與一堆麥)

尺度是純粹存在的極限,要以本質出現才能提升至更高階段。

本質論
本質論的主要問題是矛盾問題與範疇問題之間的連繫。

本質是不直接顯露於外的;要透過反思才能掌握間接的本質。(e.g. 光的反映,reflection)

範疇是指與本質互相反映的範疇。它們之間每一個都為別的反映,而自己又正正反映著另一個。

範疇是有區別的,甚至是對立的***。

矛盾學說:一切事物在其自身都是矛盾的;而矛盾是萬物運動與生命力的根源。*****

例子:同一與差異;自由與必然。

參考

http://www.wikipedia.org

http://plato.stanford.edu/

http://hegel.net/

http://www.marxists.org/reference/archive/hegel/

<<西方哲學史>>, Bertrand Russell
(http://www.ebaomonthly.com/window/liter/philwest/)

<<黑格爾>>, 候德勛, 中華出版社, 1994
http://www.americanthinker.com/articles.php?article_id=5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