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921 新考古學派的哲學

新考古學派的哲學 掌門書 sep21,01

(一) 六十年代,考古學界曾發生「高貴的獵人vs低賤的食屍客」的爭論。事緣掘得一個數十萬年前的人類洞穴遺址,中有獸骨,初按以往經驗論定為打獵所得,眾無異議。如是數年,忽有一行家細心檢視之,發現骨上有猛獸牙爪痕跡,於是力排舊議,認為是拾荒所獲,非行獵也。爭之數年,學術日進,業界已能模擬生產該時代的石斧,以之挫斷獸骨,比較斷口形態,得出結論為:該時代的原始人撿拾屍骸,折骨取食骨髓。於是爭論平息。

(二) 人類發明弓箭約三數萬年,其後的獸骸當然是打獵所得,但之前則確是拾荒而矣。前此誤解,在於以歸納法思考(註1),由於以前所見的遺址年代均屬三數萬年以內,便作出不適切的推論,認為數十萬年前的亦應如是。

(三) 七十年代考古人類學大師賓福德創立了新考古學派,提出以演釋法(註2)取代歸納法進行思考。對遺址的解釋應先提出假說,然後按此假說作出動力學上的演繹式推論,推得的論點與遺址狀況進行比對,如相吻合,便信以為真;如有出入,則修改甚或放棄假說。此種Karl Popper 式証偽法精神,在方法論上與一般科學探索過程相符。

(四) 舉例: 今有一洞穴遺址中藏獸骨,如果假設為水流沖帶所致,即可推論出 :a 當時多雨水 b 地處當時河畔彎位 c 河水必然攜進大量細沙 d 獸骨不全 ,這便是動力學觀點的演繹推論。以上諸點均有可能加以實証。如a 點可由孢子及花粉分析進行參証。b點可由地質學進行研究。

(五) 同理,如假設此洞穴為該獸之原居地,可推論:a 骸骨完整 b 骸骨散配範圍有其限度 (掌門猜測:可能相當於其後代所玩足球遊戲的球場範圍) c 遺址內必有糞便堆積層 d 如為猛獸,洞內會混有獵物的殘骸。

以上學理出自 <中國猿人> 一書。

(註1)歸納法為一般總結經驗的理性思考方法,其限制為任何多的例証均不足以証明一個全稱命題。(此即“休謨 David Hume 的小雞”:主人每天均帶來食物及照顧,於是小雞以歸納法得出“主人是好的。”的結論,直到一天主人帶來了催命繩索。)
(註2)演繹法為一般推導結論的理性思考方法,其基礎出於三段論法。
若然前提真確,結論必然成立。其限制為前提之真確性無從保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