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24 泰國賢君

泰國賢君 ~ 拉瑪四世 蒙庫特 及 拉瑪五世 朱拉隆功
A 十九世紀為西方帝國主義極盛時代,東南亞百分之七十土地面積均淪為歐洲列強的殖民地。(註) 勢力分配大致如下:
英國 ~ 緬馬(ie緬甸),馬來亞,新架坡.當然她的最重要殖民地是印度.
法國 ~ 越南,寮國,柬埔寨.
荷蘭 ~ 印尼.
西班牙 ~ 菲律賓.(後來成為美國地盤.)
只有泰國始終保持獨立,未遭亡國之慘痛。究其原因,主要有三:
(一) 東南亞諸邦基於歷史,內部恒分裂為相互傾輒的不同部族,列強於是有機可乘。泰國則由泰族主導,內部較為統一。(註) [泰] 泰文意為自由,源於雲南,蒙古人滅其故國 [六詔] 時,部族遷徙,征服並定居現境。
(二) 泰國適時出了兩位賢明之主:拉瑪四世與五世。二人為父子,先後執政,內部推行改革,勵精圖治,使泰國成為當時東南亞最現代化的國家;外交則手段靈活,以夷制夷。
(三) 英(當時統治印度和緬馬)法(統治越南、寮國和柬埔寨)互有顧忌,欲在雙方地盤之間保留一緩衝國。

B 拉瑪四世 蒙庫特 (1851~ 1868)
少年時王位被篡奪,退居僧院,苦修遊歷,深知民間疾苦,且為一有份量的佛學家,文化素養極高。四十餘歲還俗恢復帝位,在位十七年,把陷於險惡形勢的國家穩定下來。作為改革的拓荒者,他是國家的啟蒙師。然而他的最大成就可能是培育了下任的偉大國君,即他的嗣子朱拉隆功。

C 拉瑪五世 朱拉隆功 (1868 ~ 1910)
幼年在王宮內受其英國女老師 Anna Leonowens 的薰陶,稍長從學英人 Robert Morant 。在位四十二年,推行社會與政治的現代化達到革命的程度。
他的改革作為非常動人,涵蓋人類行為的許多層面,舉其著者:
(一) 他的第一道敕令是1873年加冕時頒佈的(之前由攝政王主政),取消晉見國王時的下跪習俗。
(二) 次年,開始著手廢除蓄奴習俗。(歷時三十年才得以完成。)
(三) 派送許多王子赴英留學,歸國後出任部門首長,推行改革。
(四) 1875年設置電報,1893年修築第一條鐵路。興辦教育更不在話下。
(五) 1887年,在英國顧問協助下,改革經濟行政制度,設置預算、審計及稽核程序。
(六) 1892年成立司法部。1897年設立法律學院。1908年公布刑法法典。目的在於取消外國人享有的治外法權。
(七) 改革行政制度,將王國劃分為十八個行政區,每區設置專員,直接向內政部負責。
(八) 設置國務會議及御前會議,作為國王施政的諮詢機構。

對外方面,他精於玩弄外交手段,利用英法兩強鄰的對立,使之相互牽制,無法發動侵略。他亦能委曲事大,割讓兩面邊緣地域予兩強,藉以保存核心國境。
由於朱拉隆功的銳意革新與及幹練老到,泰國才不致遭到滅國厄運。泰人至今對他尊崇愛戴,奉為民族聖哲,稱之為五世王而不名。許多公眾場合均把他的肖像與現任國王並同懸掛呢。

供稿人 鄧掌門 aug24,01
資料出自 <東南亞史> Southeast Asia:Past and Present 作者 D R SarDesai。